陪孩子走出失望
早上,我正要出门上班,突然楼上传来儿子的一声大叫:“妈!”有着多年“妈龄”的我,一听这分贝就知道大事不妙。
原来他要打印的一件文件,不知什么原因,U盘打开后都是乱码。要知道,这份作业是他花了好几天的工夫才完成的。更要命的是,今天就要交。
我试了试,结果也一样。我建议他先给老师发一个电子邮件解释情况,看能不能缓两天交。同时,答应他把U盘带给我IT部门的同事看看。
结果,同事也没能打开文件。好在得到老师的同意,作业可以延后两天交。
经过一天的缓冲,儿子也不得不开始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我安慰儿子说,报告毕竟是花了很大工夫写出来的,脑子里一定有印象,再写也不会像第一次那么难;同时表示,如果能帮上什么忙,我一定会尽力。我知道,此时儿子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经过两天的努力,儿子顺利完成了作业。
作业交后,和儿子谈“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也成熟了。儿子表示以后不能在U盘里操作文件,还应该马上把完成的文件打印出来。我也给出了建议,以后如果要用U盘操作的话,每隔一会儿就给自己发个邮件备份,有备无患。
讨论完具体技术措施,我又对儿子说,也许有的时候,你已经采取了所有想得到的措施,但让人失望的事情还是可能发生。此时,即便怨天尤人或是一味后悔,也于事无补,最明智的办法是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想办法处理。儿子也许不能完全领会我的意思,但我的总结及行为示范,至少让他对如何正确应对失望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作为父母,自然都希望孩子的生活一帆风顺。然而这并不现实,我们总会遇到大大小小让人失望的事情:原定的郊游取消了、比赛输了、新玩具坏了等等。与其把孩子保护起来不经历失望,也许更负责的方法是从小教孩子如何对待失望。这样,在他们长大以后,才有能力面对生活里的各种挫折。
扮演聆听者
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导致失望情形的发生,作为家长都应该认真听孩子倾诉。
也许孩子的反应有些过度和夸张,但此时他更需要大人的同情和理解。而引导孩子述说,恰恰是帮他从失望情绪中解脱出来的第一步。
安慰切勿过度
如果父母表现出过分的同情和怜悯,孩子的反应可能会因此而扩大。比如因为天气的原因,孩子没能参加活动,妈妈于是提出买一个新玩具作为补偿。这种“过度同情”会让孩子觉得事态真的很严重,加重失望和委屈的感觉。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依赖他人来应对失望的坏习惯,而不是尝试尽己所能地解决问题,或是坦然接受现实。
找到冷静的方法
能自我平静下来是应付失望情绪最重要的部分,冷静有助于理性思考。所以,大人要根
陪孩子走出失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