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刘方平《月夜》赏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刘方平《月夜》赏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月夜:一作《夜月》。更深月色半人家:这句是说夜半更深之时月亮偏移,月色只能照到半边庭院。北斗阑干南斗斜:北斗横,南斗斜,写的是更深时的景象。北斗,即北斗星,与后面的“南斗”一样,都是星宿名。阑干,横的意思。新:初,初次。透:透入,传入。
【古诗今译】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了人家的半边庭院,北斗星和南斗星也已经横斜了。鸣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进了绿色的窗纱,给人带来了春的气息和生机,使人感到了春天的温暖。
【赏析】
刘方平,生卒年代不详,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生活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他一生没做过官,隐居汝、颖水边,与皇甫冉为诗友。能诗,尤善写绝句。五律有传世佳句,如《新春》之“一花开楚国,双燕入卢家”,《秋夜泛舟》之“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等。《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六首。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这两句诗是写的仰观所见景象,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祥和而又恬静的星空月夜图。明月西斜,月色自然就只能照到家家户户的半个庭院,“阑干”是横的意思,北斗已经横卧于天边,此时南斗星亦“斜”,可见写的是更深夜半时刻。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两句诗中,诗人巧妙地从听觉着墨,闻虫声而知春暖。这两句诗互为因果,前者写结果——知春暖,后这些知春暖的原因——虫声透纱入室。夜深人静的时候,鸣虫的唧唧名叫从何外面陆陆续续地透过窗纱,传到诗人的耳鼓,诗人忽然感觉到,夜深了,虫儿还在叫,天已经暖了,春天已经来到了人间。在这静谧的月夜中,虫鸣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难免要触发诗人的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和创作的激情。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说:“本诗大意系抒写物候变化之感。”这首诗构思新颖别致,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读起来令人觉得仿佛身临一种静穆幽丽的境界,月挂西天,鸣虫唧唧,微风和煦,春意盎然,不禁令人春的萌动与遐想。
【赏析二】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矇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刘方平《月夜》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