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自我发展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小诗,像一篇跃动的散文,像一段优美的旋律,更像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羡慕不已。但很遗憾的是,现在许多课堂教学,无论是公开课,还是研讨课,有些老师一味地追求课堂中“活”,而离真实却越来越远。课堂中“你真棒,拍拍手”、“你真聪明,老师奖你一朵小红花”充目耳闻。如此的课堂只呈现了精彩的学习结果,而省略了复杂的训练过程,以部分优秀学生的精彩发言,掩盖了其他学困生洗耳恭听的真相,用一些廉价的表扬替代了潜心感悟语言的内涵。展示的是一场场似乎是彩排了数遍的演出,缺乏了真实,没有了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为了使学生得到自我发展,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中,我认为应该正确处理好灵活与真实的关系。
一、调活课堂气氛,让生命与生命真实对话
做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中不应该再是高高在上的“解惑者”,而应该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参与者、交流者。因而我们要敢于放下架子,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再做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用民主开放的思想和行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真正成为学生学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打开心扉,从而与老师真实地对话。我从一份杂志上看到,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曾在上课前自我介绍时,先以学生熟悉的孙悟空谈起,再谈到了孙氏名人,然后让学生也说说自己姓氏的名人,学生的自豪感一下被激发起来。如此的课堂前奏,不仅缓和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流露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真实的情感对话。接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进了课堂教学之中。
2、勤于诱导
让学生学得活,当然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我们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我们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同时,我们老师要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投影仪、多媒体、简笔画、实物、模型、挂图、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
要调活课堂气氛需要我们教师得会“煽情”。课堂上激发学生或争先发言(抢答)、或正反抗辩、或据案慷慨、或点评、或小组讨论。让学生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课堂,以兴奋乐观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以自由的思想与教师对话,与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对话。
二、活化教学方式,让心灵与心灵真实沟通
,自我感悟
陶行知先生提倡“智育注重自学”。他认为学习也是实践,必须亲自实践才能有真切的体验,学习中遇到疑问、矛盾、困难这不要紧,可以问,在问中求长进。要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训练场,突出“三自”。自学,先学后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自学,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方法,解决基本问题和浅显问题,找出深层次的疑惑,并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去听老师点拨,这就为第二天的高效听课、学习做好了扎实的铺垫。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预设教学空间,尽力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全、想好,同时,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问题,编制成符合学情的导学案。自悟,先自悟再理解,在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有足
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自我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