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于洛阳汉唐陶俑的调查报告
组员:熊赏孟永伟申钦鹏
系(部): 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孙荣耒夏云
2013年 4 月 20 日
对于洛阳汉唐陶俑的调查报告
摘要
陶俑在古代雕塑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将泥捏的人体、动物等一起放入炉火中与陶器一起烧制。到战国时期,随着殉人制度的衰落,陶俑替代了殉人陪葬,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再到唐朝,陶俑的技术不断的更新,制作的陶俑无论是从外观还是从材质来看都在不断的进步,秦始皇陵出土的七千兵马俑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山东陶乐舞杂技俑、四川的说唱俑,河南伎乐俑等等形象真实,栩栩如生。
陶俑,从本质上来说是指陶质的人物和动物类明器,而在古代文献中“俑”却被专指人物类明器,中国古代在墓葬中随葬陶俑,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以生人为殉”的丧葬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导致了人殉时代的终结,以佣随葬逐渐成为一种制度。这种现象为后代人研究古代陶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今天,洛阳博物馆展出的400余件洛阳汉唐陶俑,集中地向人们展示了汉俑的古拙质朴,晋俑的拘谨呆板、北魏陶俑的秀骨清像、唐俑的高贵华丽,不仅为我们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珍贵实物的资料。
关键词:洛阳陶俑影响
前言……………………………………………………………5
调查方法………………………………………………………6
一、产生背景
(一)洛阳简介………………………………………………6
(二)制作人群………………………………………………7
(三)汉唐陶俑的发展历史………………………………7
陶俑的产生原因…………………………………………9
陶俑的分类………………………………………………10
秦朝陶俑……………………………………………10
汉朝陶俑……………………………………………11
唐朝陶俑…………………………………………12
三彩文化…………………………………………13
陶俑的影响与作用………………………………… 14
政治和军事作用…………………………………15
艺术影响…………………………………………16
经济方面…………………………………………17
文化方面…………………………………………18
社会生活方面……………………………………18
五、结论………………………………………………… 19
六、发展建议和对策………………………………………20
(一)贯彻政策,加强管理………………………………20
(二)多方融资,增加投入………………………………20
(三)提高认识,加强保护………………………………20
(四) 加大宣传,发展品牌………………………………21
参考文献……………………………………………………22
附录一………………………………………………………22
附录二…………………………………………………………24
前言
世界各地埋葬死者都有各自独特的惯例。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古埃及的木乃伊,泰国的泰姬陵,还有就是中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各种风俗习惯,秦朝的秦兵马俑,汉朝的帝陵,唐朝的帝塚等等,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厚葬死者这一点却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变。在中国,特别是身居高者或富人埋葬时,不仅要修造大墓,将生前喜欢的用品及贵重物品随葬。陶俑作为一种随葬品,是古代人丧葬观念的产物,它不仅直接反映着当时的丧葬习俗和丧葬礼仪制度,同时它又是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一种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产、生活、对外交流等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对文献资料的形象补充。从艺术角度来看,陶俑是以古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为主要表现对象的雕塑艺术品,它不仅真实地塑造了各个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国家民族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昭显着历代人们对于美的理解,通过历代陶俑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个时代雕塑艺术发展的水平和时代审美风尚的演变。
就洛阳地区而言,陶俑有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有文吏、仕女、百戏、劳动俑及动物俑等。这些陶俑洋溢着一种那个时代特有的美。洛阳陶俑的创作者已经有了充分体验,并具备了一些生动表达的能力。洛阳陶俑的造型往往以一种大度的大写意手法来强调刻画形象的动态,甚至有意对形象夸张变形以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譬如洛阳七里河东汉墓中出土的那件长袖拂扬,踏盘而舞的女舞俑,虽然面容朦胧,但她有着被蓄意夸张的细腰长颈,强调的是头、颈、腰扭转而形成的动态之美。她的手、脚张扬地配合着,铿锵的节奏就在她抬手举足间迸出。
然而如此丰富灿烂的陶俑文化却没有收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很多出土的陶俑大部分没有
对于洛阳汉唐陶俑调查报告mengyongwei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