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走出“囚徒困境”——中国企业管理的出路.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走出“囚徒困境”——中国企业管理的出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思想?
从积极的更高层次的追求目标反观现状,中国企业无疑存在着在未来的经济全球化中扮演最佳角色的出路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或许是多元的,而中国企业的出路在于企业管理的出路,从弘扬和复兴民族的浩然正气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管理如果要想顺利解决中国特色企业出路的问题,从而解决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的出路问题,就应当营建堂堂正正的企业文化,从管理者做起,坚持正当管理,摆脱囚徒困境式的困扰。
进行共赢的策略选择
人们常常把商场比作战场,把兵法用于企业竞争策略,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战略战术的选。不过,这种比喻也有其局限性,战场上的对手之间是你死我活的,而商场上的对手则存在着一种竞合关系;战场上兵不厌诈,而在商海中则应当坚持正当竞争。理想的境界是在寻找企业出路时,进行共赢的策略选择,即在坚持正当管理的基础上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管理者摆脱各种各样的囚徒困境。
在经济学家常常援引的囚徒困境中,两个囚徒从自私的立场出发做出自己的策略选择,固然表明了囚徒之间信用的缺失,但检察官误导的作用也不容低估。检察官对分别关押的两个囚徒交待的政策是:第一,根据目前掌握的证据,可以分别判他们各自一年的监禁;第二,如果其中一个人坦白另一个不坦白,那么只对坦自的人监禁半年以下,而对不坦白的人监禁10年以上;第三,如果两个人都坦白了,则分别对两人各自监禁5年。两个囚徒在做出选择时,与其说考虑的重点是同伙的态度:坦白或不坦白,不如说是如何利用检察官给定的政策,以免丧失了政策提供的机会。
可以假定囚徒也有自己的行规,比如以相互信任、不出卖同伙为道德准则。其职业操守尽管是非法的,有的和正常的社会标准恰好相反,比如以不坦白为正当行为,以坦白为不正当行为。那么在检察官给定政策的诱导下,囚徒们把坦白做为最终的选择,显然违背于囚徒的道德,因不信任同伙而背叛,是不正当的。
然而,按照纳什均衡原则,两个囚徒从利己的立场出发,得出的结果则是损人而不利己。因为两个人都坦白分别被监禁5年,与两个人都不坦白只能判他们各自一年的监禁比较起来,不仅都划不来,还伤了彼此的和气。尽管两个囚徒被分别关押,无法进行信息沟通,但是站在共同的立场上看,只要两者都坚持正当的原则,就很容易发现检察官给定政策的破绽。既然两个人都不坦白只能被分别判1年监禁,都坦白反而要被判5年;而一个人坦白只能减刑半年,为了蝇头小利而去冒那么大的风险,显然是不合算的。也就是说,当心性的态度端正之后,精确的科学结果才有可能被冷静的显现出来。
企业管理也是一样,企业的出路固然需要精心的策划,不能坐视别的企业怎样做自己必须采取行动,以对政策取向作出及时反应,抓住商机;更需要从企业的生长规律出发,坚持正当管理的准则,已所不欲,无施于人,避免两败俱伤,在共赢中站稳自己的脚跟。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假定不同企业的管理者既使像分别关押的囚徒那样,也能保持自己的理性,能够认识到彼此既有竞争关系,更有共同的利益,在存异求同中应对环境的挑战。而且管理者不可能被分别关押,既使对竞合者管理行为的正当不能够充分确信,也可以加强信息沟通,阐明通过正当管理应对环境挑战的道理,从而为各自所在的企业找到一条最佳出路,实现共赢。
避免设置囚徒困境
管理者依法行使自己的经营自主权,本来就应当是正当的,但

走出“囚徒困境”——中国企业管理的出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