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第一节污染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一、生物机体酶的影响
(一) 酶活性的诱导
1. 混合功能氧化酶(MFO)
混合功能氧化酶是污染物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相Ⅰ过程中的关键酶系.
是电子传递系统,存在于大多数组织的细胞内质网上,肝脏中的活性较其他组织中活性要高.
组成包括:细胞色素P450,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和磷脂.
活性诱导剂:药物诱导剂苯巴比妥型,致癌物诱导剂3-甲基胆蒽型,甾族诱导剂
2. 抗氧化防御系统酶
(1)超氧化歧化酶(SOD)
许多化学污染物能诱导SOD活性:大气污染物,直接作用氧化物,氧化还原循环化合物
(2)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
(3)过氧化氢酶(Ct)
3. 谷胱甘肽转移酶
谷胱甘肽转移酶是污染物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相Ⅱ过程中的重要酶.
(二)酶的抑制作用
酶活性的抑制可分为不可逆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竞争性抑制.
不可逆性抑制是由于污染物与酶蛋白的活性中心功能基因不可逆性结合引起的.
非竞争性抑制是一种可逆性抑制,污染物与酶分子的结合位置不是底物的结合位置,因此增加底物浓度,不能使抑制作用逆转.
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是,当底物浓度增加时,.
除上述抑制外,有些污染物是通过生成中间代谢物抑制酶活性,造成化学损害.
1. 腺三磷酶(ATPase)
2. 乙酰胆碱酯酶(AchE)
-氨基乙酰丙酸脱氢酶(ALAD)
4. 蛋白磷酸酶
二、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1. 对蛋白质影响
蛋白质化学损伤后的生物学效应
细胞膜结构及通透性改变;
引起各亚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害;
影响酶的催化功能,进而引起代谢异常及能量供应障碍;
导致遗传毒害;
引起机体特殊的免疫反应;
引起机体繁殖功能障碍.
2. 对脱氧核糖核酸(DNA)影响
(1) 光复活修复
(2) 切除修复
(3) 复制后修复
3. 脂质的过氧化
第二节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影响
一、对细胞的影响
(一)对细胞膜的影响
首先,污染物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细胞膜的损伤.
其次,污染物可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
(二)对细胞器的影响
1. 线粒体
污染物不仅可以引起细胞线粒体膜和嵴的形态结构的改变,而且可以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功能.
2. 光面内质网和糙面内质网
第二章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