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做好新时期的青年工作
一、深刻认识当代青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1、关于中国青年及青年运动
十七大精神的关键词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
百年中国青年运动的旗帜是爱国主义;
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代青年运动的方向、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
坚持科学发展是青年发展的根本道路;
2、关于“青年”(1)
青年地位:青年群体是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的概念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
青年文化: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体文化具有趋同、矛盾,甚至对抗等多种关系,激进与先进、批判与反叛、生命力与破坏力共存;
青年发展:发展是青年的本质和根本需求,在人的发展阶段性角度,青年是未成熟的人、正在发展中的人;
关于“青年”(2)
青年问题:青年对社会的参与受到群体特征的限制,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
青年的社会定位:在社会总体人群划分上,青年是社会弱势群体;
青年个体:每一个青年人都是能动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独特的人;
3、当代青年的特征
发展日趋个性、多样,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频繁、尖锐;
青少年道德能力水平、道德的自觉性本质随社会发展持续提高;
思想活跃,价值多元;
视野开阔,易受诱惑;
思维独立,偏差普遍;
主动认知,反感束缚;
兴趣广泛,动力不足;
崇尚自我,能力不足;
追求个性,发展矛盾;
追逐流行,符号文化;
单一目标,心理脆弱;
面临压力,任务艰巨;
二、青年工作面临的 新形势新任务
——青年与社会的冲突与互动
1、经济改革持续深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任务艰巨
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
现实化、物质化、契约化直接影响社会道德价值,影响人的精神家园的构建;
东西方文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科学民主精神与封建传统三组意识形态冲突长期存在;
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 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甚至利益冲突长期存在;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青年工作的重要任务;
2、传播方式走向大众化、草根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青年中的吸引力凝聚力任重道远
权威社会逐渐让位于平等、沟通、民主、对话等(父母模范文化——权威文化、并存文化——平等与叛逆文化、子女模范文化——未来文化) ;
组织、精英、权威传播逐渐让位于个体、草根、大众传播;
社会多元资讯影响力加强,主流意识实际影响力下降;
组织团体生活多元化、基层多元的非正式的组织活跃,直接影响青年个体社会化;
3、教育持续变革, 直接影响青年工作成效性
目标——从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命——从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到使人学会学习,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特征——从集体化、标准化到个别化、个体化教育
组织——从以课堂学科为基本体系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结构
教育平等——从一般性的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到机会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
途径——从以传授、读书为主到强调实践性过程、创造性过程(广泛的社会经验、完整的生活概念)
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动共青团工作全面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