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和政党体制
菏泽市委党校薛涛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心内容:
一、政党的一般理论
二、政党体制的一般理论
三、对政党体制的思考
教学重点、需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政党体制的一般理论
二、对政党体制的思考
导语、正文:
一、政党的含义
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第一次给政党明确下定义:大家基于一致同意的某些特殊原则,并通过共同
奋斗来促进国家利益而团结起来的人民团体。
西方一般概念:政党是公民的结合;政党是为适应竞选而建立的政治组织;政党是以取得国家政权或行使权力为目标的组织;政党是人们为了谋取公职而建立起来的组织。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定义
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的阶级本质: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任何政党都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阶级和阶层的核心力量。
政党的共同特征:有一定的政治纲领; 有一套组织系统;以夺取或参与政权、维护和保持政权为主要目的;通常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袖来主持。
中文中的“政党”一词的起源
“党”最初是指居民单位,即“五族”(500户)为党。后来引申为有亲密关系的人群。东汉时期出现过“朋党”;唐代有过所谓“牛党”、“李党”;宋朝有所谓“元佑党”和“元符党”;明朝的“东林党”更是轰动一时的政治历史现象。这些所谓的“党”,大多是奴隶主阶级或封建统治者内部为了争权夺利、施展阴谋诡计而形成的有政治色彩的派别。
二、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党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物质条件: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3、思想条件: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广泛传播
4、政治条件:资产阶级民主制
(二)政党产生的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在阶级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政党产生的原因论:
制度论:政党的出现是伴随议会与选举制度改革的结果。
历史局势论:是在新旧制度交替和民族战争中,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而产生争议,从而产生了多样性的政党。
发展论:社会现代化导致社会各方面关系得以加强,从而出现了政党。
危机论:形成国家时会发生新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危机,政党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
塞缪尔亨廷顿四个阶段说:
1、宗派阶段:通常是政党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少数政治精英以其野心在短暂联合下展开权力斗争,从而在议会内部形成不同派别。如果没有议会,主宰局势的政党往往会变成革命密谋集团。
2、两极化阶段:议会中的派系与社会势力联合组成政党,形成两极化格局, 如果革命性政党要改变现行制度,那么国家中政治力量很可能会分化成革命派和反革命派。
3、扩展阶段: 政治领袖通过各种办法得到群众的拥护,以实现自己控制政权的目标,在革命模式或民族主义模式中,革命性的政党尽力号召群众,通过获得民众的支持来推翻现有体制或驱逐帝国主义,实现自己的目标。
4、制度化阶段:在议会内部发展出来的政党常常会形成两党制。如果有外力介入则会形成多党制。而革命性的政党则会建立起一党制或一党为主的政党制度。
三、政党的种类
1、根据意识形态
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是第二国际解散后持改良主义的成员建立的走中间路线的政党。主张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1951年19个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在德国法兰克福建立了社会党国际,党员数目有1600多万。在一些国家有单独执政或联合执政的经历。
保守主义政党和民族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政党。二战以后其影响有所减弱,主要局限于发达国家。主要国际组织有国际民主联盟、自由党国际和基督教民主联盟,共有90多个政党参加。
民族主义政党:民族主义政党大多产生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中,大多主张民族主义。许多民族主义政党在本国进行一党制或主从政党制统治,但是没有较大的国际性组织。
法西斯主义政党:是指二战期间在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出现的独裁性政党。目前在一些国家仍然存在法西斯主义倾向的政党。
生态主义政党:大多是发达国家内主张生态保护、社会公正、基层民主的政党,最为典型的是绿党,国际组织有欧洲绿党
地区主义政党:一些国家中以维护所代表的地区或少数民族利益的政党,一般都只在本国活动,基本上都是小党,几乎没有上台执政的机会。有些地区主义政党更是以争取本地区独立为目标。例如:英国的威尔士人民党。
2、根据合法与否: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
3、根据政党纪律与政纲严谨程度
除了一党的专政国家外,实行竞争性政党体制的国家的政党一般分为:“
政党与政党体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