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凤舞百年从头越.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凤舞百年从头越
开栏语: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在这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热土上,孕育着大批有历史底蕴的学校。2014年,本刊推出“名校寻踪”栏目,透过这些名校的历史承载及延续,希望从中寻找其蕴含的价值乃至现实意义。本期,记者走进有着107年历史的高安中学。
高安,古称瑞州。玉带般的锦江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孕育着这里千年生生不息、文脉厚重的历史。誉满赣鄱、名震江南的江西省高安中学就坐落在这美丽富饶、钟灵毓秀的锦江之滨。
高安中学的前身可追溯到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时任瑞州太守杨仲兴将城南筠阳书院迁建于凤山东麓,并更名为“凤仪书院”,意为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几百年来,凤仪书院经历了学子云集、凋敝被毁、捐修重建三个时期,于1907年改制为“瑞州府中学堂”。
1912年,民国政府废除府制,瑞州府中学堂改为瑞州中学校。1914年,江西省调整中学布局,学校合并到江西省立第二中学。校园内往昔那“钟声荡漾书香醉”的情景已再难寻觅,爱国爱乡之士不停地奔走呼告复校。北京大学毕业的蓝续业卖掉果园,捐出巨资,于1928年在瑞州中学旧址(今宜春学院高安分院内)创办高安县立初级中学。1929年,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班毕业的敖国基接任校长,开始了励精图治、艰苦卓绝的治校生涯。
1935年9月,高安县教育局借推行保学制、培训师资之名,改办简易师范,学校更名为高安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停招简易师范生,复办高安县立初级中学。1938年10月,日军逼近高安,学校开始了避战求生的艰难岁月,迁往肖坊(村),师生在祠堂、民房中教学。1939年,学校被迫解散。为解决民族危亡中青少年失学之苦,1941年,学校在蓝坊三桥村复校。随着战事的趋紧,学校先后辗转于黄沙南山褚村、太阳颖江吴村、英岗岭上坑谢村和英岗岭,并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坚持教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年底,学校部分师生迁回县城,租借在南街昭明巷天主堂办学。1946年春,最后一批师生从英岗岭迁回到了县城凤仪书院原址,开办高中,学校改名为高安县立中学,揭开高安中等教育的新篇章。
1946年夏,留美博士吴有训回乡省亲,应邀到校为师生介绍原子弹知识,并声讨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县城市民云集,盛况空前。随着师生规模日渐扩大,学校校舍日显不足,只好分散在城南城北三处上课。1948年夏,学校被调迁至南街昭明巷天主堂。
昭明巷天主堂坐落在县城西南,北面紧邻锦江。1948年夏,分散在县城三处上课的全体师生全部迁来。1949年7月,高安解放,学校获得新生。根据省政府《江西教育改革方案》,高安县立中学和笃志中学、鸿文中学、尚法中学、瑞光中学、力生(农职)中学等五所私立中学合并,组成高安县联合中学。
1952年,学校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定名为江西省高安中学。在高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建成平房教室、教学楼(后称红楼)等,开始了大规模的校园规划与建设。而后,又建成新教学楼(后称绿楼),并开始向奉新、靖安、安义、上高、宜丰、万载六县招收高中生。
1960年,高安中学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65年,学校改革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的举措和成果,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被时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确定亲自主抓的全国30所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之

凤舞百年从头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ggqyk17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