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婴幼儿早期教育之我见.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婴幼儿早期教育之我见
【摘要】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如果早期的分离焦虑比较严重,就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二十世纪90年代脑科学研究成果也表明,0―3岁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早期教育的发展、科学育儿的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的:“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成长为一名益于社会的人”。
【关键词】引导早期教育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20-01
从0岁直到3岁之前的教育,被称为婴幼儿早期教育,在发达国家已经有50年以上的历史国内外数十年跟踪研究表明,0~3岁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50%是在生命的头4年中发展起来的,几乎每个幼儿都突破了语言和学习的关口,初生婴儿的脑发育比15岁孩子快1000倍。0~3岁的教育,是人一生的心理、智力、习惯定型和发展的关键且是不可重来的阶段,非常的重要。
一、教师应学会从家长、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挖掘教育目的
3岁前婴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儿童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
”,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按照自己的学习速度与方式,而不受成人教学大纲的影响。我在组织亲子活动时,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使家长感受到孩子在玩中学到了本领,让他们更多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体验。如孩子特别喜欢“铃儿响叮当”的音乐,手拿小铃,随音乐上下左右地转动,每次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孩子提出跳“铃儿响叮当”,我就放音乐,和孩子及家长跳上一两遍。到最后,这首曲子成为我们活动的结束曲,家长和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每次的活动。
二、教师应引导家长学会调整自己的角色
0~3岁的孩子几乎每天都与家长生活在一起,家长在亲子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必将对孩子以后的教育甚至终身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在组织亲子活动之前,将这个活动的名称、目标及家长和孩子应注意的事项告诉家长,使家长在活动中能够根据活动的要求和孩子的自身能力水平、孩子当时的身体和情绪状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在组织活动中,如果孩子对某一活动不感兴趣,因为孩子的生长环境、发展速度、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所以教师引导家长在这时不要强迫孩子,要顺其自然,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鼓励、表扬。在孩子操作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孩子,赏识孩子,信任孩子。
三、教师要学会随着观念的更新自我调整与拓宽角色
教师在亲子活动中不仅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组织的引导者,还应是家长、孩子的伙伴。对于家长来说,教师应尽量从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家长的困惑,从而提供有效帮助,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组织新颖、有趣、适宜的活动,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给家长提供正确示范,教师不再将自己与家长、孩子分离,而是共同成为亲子活动的有机整体。如:在组织孩子玩钓鱼时,请孩子给小鱼涂上漂亮的颜色,家长帮助剪下来,孩子插上曲别针,再用钓鱼竿钓;制作响桶时,先请孩子用小手捏豆放进洞里,放好后,家长在用胶布粘好,和老师一起做响桶操。一个活动由家长、孩子、教师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

婴幼儿早期教育之我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ftnqws01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