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5日是日本投降71周年纪念日。由于中国死死拖住了日本,使日德两军始终没有会师,最终被反法西斯阵营各个击破。由于中国的坚韧抵抗,四亿五千万人没有成为法西斯的兵员基地,从而使美苏免遭灭顶之灾。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实现了自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这一民族精神涅槃的伟大过程,中国人民英勇无畏,团结作战的精神,不仅无敌于当时,仍盛行于现在。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降芷江”。图为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在芷江乘坐插有白旗的降车,绕场一周示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84个国家和地区,造成军民伤亡达1亿人以上,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造成空前浩劫。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降芷江”,日本无条件投降,意味着二战最终结束。
与世界反法西斯各主要对日参战国相比,中国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最早、胜利最晚的国家,还是付出人员和财产损失最多的胜利国。在这种最大牺牲的后面,是中国对于这场世界性战争的最大的贡献:中国拯救了世界。
中国在亚洲战场的贡献不应该被他人磨灭,更不应该被我们忘记。
一、是美苏救了中国,还是中国救了美苏?
早在1938年5月,毛泽东就曾指出,日本“为了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起见,采取中间突破的方针,先打中国”。
中国战场因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了其他战场无法替代的作用。
1、中国抗战打乱了日本“北进”和“南进”的世界战略计划
中国的持久抗战阻止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免遭日本法西斯的攻击。
很多人不知道,1939年德国侵入波兰前,日本的世界战略重心是“北进”,企图与德国夹击苏联,全面侵华战争只不过是为了解除入侵苏联的后顾之忧。
可是现实和理想开了一个玩笑,日本没有想到中国如此顽强抗战,不得不将准备用于“北进”的陆军兵力也投入中国战场。
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8月,日军先后两次在中国东北边境,对苏联挑起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都遭到苏军痛击而惨败。
在检讨攻苏失败的原因时,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石原莞尔不打自招地说:“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以日本对华用兵故。”
实际上,德国入侵苏联前后,日本曾有过3次北进苏联的机会:
一是苏德战争爆发前夕,希特勒提出,希望“日本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
二是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电示驻日大使奥托,让他说服日本,“尽速参加对苏作战”;
三是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希特勒再次呼吁日本“北进”,联合打败苏联。
日本背弃援德诺言,眼睁睁地错失一个个“良机”,日本外相松冈洋右急得团团转,但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只无奈的说:“现在,日本将重兵用于中国,(北进苏联)实际上办不到。”
其实第三次德军逼近莫斯科时,斯大林曾忧心忡忡,一度打算战败流亡到印度。此时的苏联,4个集团军只剩残兵9万余人,德国已经耗尽苏联西线全部兵力,如果再不调动远东防范日军的兵力来保卫莫斯科,可说必败无疑。
正是由于中国的持久抗战拖住了日军主力,、5000多门火炮和3300多辆坦克,加强了西线对德作战的力量。
英国学者艾伯特·西顿说:“日本如果参加对苏战争,德国在1941年底就能彻底赢得对苏战争!”而二战如果没有苏联扭转败局,就不会有英美盟军最后
二战中的中国:最惨烈的牺牲拯救了世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