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四位一体”新格局
摘要:本文从发展战略的角度,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格局的形成变化过程,新格局形成的依据和如何推动新格局向纵深方向的几方面举措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中国社会新格局
发展从“两手抓”到“四位一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更加丰富。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一、中国社会总体新格局的形成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曾在阐述社会发展时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现代化的社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使社会建设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崭新层面,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中国社会总体新格局的形成现实依据
“四位一体”的社会总体新格局是在不断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让世界瞩目。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万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在世界的位次连升两位,跃居第四。但是,在成就面前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我国人均GDP虽然快步跃升,但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农村还有2000多万贫困人口。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三、推进中国社会新格局向纵深方向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思路,并对新阶段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新阶段的改革,就是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推进全面改革。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推进全面改革,以下几个方面相当重要。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我国有13亿人口,到2020年,。按照党的十七大修正的目标,要在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进程,将意味着要运用同样或者更少的资源来生产比过去更多的产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即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
“三农”。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
中国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四位一体”新格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