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概念
政党制度是有关政党的组织、政党的活动以及政党领导或参与政权的方式和途径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和惯例的总和。政党制度是一国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党制度主要类型
一党制如少数非洲民族主义国家
两党制如英国、美国
多党制如法国、德国
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我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执政党
参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3、显著特征
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
4、主要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5、主要形式
政治协商,政治协商,是指在多党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就有关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交流商讨参政。
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上,通过相互提意见和建议,并展开批评的一种重要的多党合作内容。
参政,参加政权即民主参政,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在党政关系领域里的表现。
议政,民主党派在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反映民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或“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 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士、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士、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每届任期五年。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概念
,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民自主地管理本民族的地方性事务的制度。
。在我国,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二)民族自治机关
、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其他机关不是。
、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
、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应当合理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