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
第一节概述
一、知识类型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一)根据反映活动深度不同:
感性知识: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感知:当前正在进行的反映
表象:以前进行,保存在脑中的反映
理性知识:对活动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概念:事物的本质属性
命题:规则、原理,反映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
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可以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
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程序性知识:难以清楚陈述,能借助于某种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心智技能:对外
认知策略:对内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一)根据知识存在形式与复杂程度
符号:学习单个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概念:掌握同类事物之间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掌握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根据新旧关系
下位学习
派生类属:哺乳动物——蝙蝠
相关类属:鸟类——鸵鸟(蝙蝠)
上位
苹果——水果
并列结合
苹果——桃子
1、下位学习
①派生下位学习
②相关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三、知识学习的过程
过程:获得-保持-提取
应该解决的问题:同化-保持-应用
四、知识学习的作用
是学校教学主要任务之一
是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创造性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二节知识的获得
内容
环节
类型
提高效果
直观
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言语直观
灵活选用
词形配合
感知规律
观察能力
充分参与
感性经验
知识直观: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认识的过程。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2011(68)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