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演绎百年风采的大吴泥塑.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演绎百年风采的大吴泥塑
2015-11-07 21:23:37评论(1) 育儿
0
演绎百年风采的大吴泥塑
演绎百年风采的大吴泥塑

洪巧俊

“土来做,火来烧,一吹滴滴叫……”小时候,看过捏泥人的人,知道来的是天津人。后来看了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泥人张》,才知道捏泥人也是一种艺术。冯骥才是这样描写泥人张的,“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排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冯骥才先生写得十分传奇,说泥人张右手端杯饮酒,眼睛也瞅着桌上的菜,左手摆弄着泥团,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泥人被他捏绝了,与对面喝酒的海张五一模一样。
传奇的“泥人张”我没见过,但神奇的“泥塑吴”却亲眼见到。
演绎百年风采的大吴泥塑



“泥塑吴”在广东潮州市浮洋镇的大吴村。大吴村西面的大片田土是捏泥优质土,粘性佳,无沙砾,色彩为米黄色,是“造人”的好材料。
“大吴泥塑”,本地人叫“大吴翁仔”(应为“大吴安仔”,当年台湾学者由沙溪镇人带到大吴村了解泥塑,沙溪人的口音,将“安”读成“翁”,后来台湾出了一本大吴泥塑的书,因此才有“翁仔”之说)。潮州有句俗语叫:“银湖小姐,大吴安仔”,其意是赞银湖的小姐美貌俊俏,更赞潮州大吴村的“土安仔”巧夺天工,美妙绝伦。大吴泥塑以戏剧故事人物组合为主,形象生动逼真,其历史可溯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距今770多年。
这个被评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的大吴村,就在潮汕公路旁,离厦深铁路潮汕站3公里,且连接线与潮汕公路的相交点就在村前。在这个相交点几百米远的地方有几家做泥塑的,父亲做、儿子做、孙子也做……大吴泥塑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的。
大吴泥塑工艺程序分为挖泥、炼泥、捏塑、烧坯、彩绘等五大环节。“贴塑”最能体现大吴泥塑的特色,因为捏制泥人时,每一个部分,包括衣服冠履,都是“贴”上去的。贴塑主要以脸谱、贺丁喜童、戏剧典故为创作题材,艺术手法以捏、塑、雕、贴、刻、彩为主。天津的泥人张比较写实,而惠山的泥人有点夸张,而潮州的大泥泥塑既写实,也夸张,加上自己的贴塑特色,显然就有另一番风味,这风味就是潮味。
在潮汕的不少地方,至今还活跃着潮州铁枝木偶戏团,这种木偶戏是乡间节日的一种娱乐项目。潮州铁枝木偶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表演技艺和优美的音乐唱腔三大特点,而受到国际木偶界的瞩目和欧洲观众赞扬,被誉为“中国乡土艺术之瑰宝”。铁枝木偶因剧目、唱腔与当地潮剧相同,其表演也有戏曲的特点,故也称之为“微型潮剧”。然而就是这个被誉为“中国乡土艺术之瑰宝”潮州铁枝木偶,却与大吴泥塑有割不断的渊源,因为他们用来表演的木偶头像就是来自大吴的泥塑脸谱。据了解,清朝末年,潮州纸影戏在形式上从影现发展成为形现,戏圆身木偶取代了白竹纸影,而且民间纸影班林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吴泥塑生产发展。现在,大吴的泥塑脸谱品种繁多,仅戏剧脸谱就有120多种。
演绎百年风采的大吴泥塑

要说大吴泥塑,那就不得不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吴光让。吴光让的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吴村,泥塑技艺在这个家族延续了770多年,比宋清两个朝代的时间还要长,而他是第23代传人。
吴光让的工作室,摆放着一件

演绎百年风采的大吴泥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