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产前规划
一. 什么是产前规划
是产品整个质量策划和控制的一部分,将订单在批量投产前的准备、评审、验证、试用和确认工作按照必要程序执行的控制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有序地进行产前准备的过程。注意程序的高效,必要,有效。
二. 产前规划的目的
1. 验证大生产的适宜性。
2. 保证量产的连续、平稳、高效的进行。
3. 尽量减少批量返修。
4. 寻找到需要进行控制的关键工序。
5. 确认材料、工艺和成品质量标准。
6. 提前解决批量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 产前规划的内容
1、材料(打样、试产、首批、大货、预缩、对条对格对花、纬斜起扭处理、色差疵点处理等),
2、工艺资料(样品、工时、工艺指示书、单用量表、样板、封样、生产指示书、色卡、排版图),
3、人力(工人、指导人员、开款人员、品质控制人员,机修人员等),
4、设备装置(包括设备及其附件的准备,设备调试,定位装置、照明装置等),
5、环境(空间、温度、湿度等),
6、质量接受标准(材料,半成品、成品、包装),
7、检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8、排流水线,流水线平衡
四. 产前规划的原则
1. 精简灵活性原则:只要达到控制的目的,越简单的程序越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而不应生搬硬套。
2. 有效高效兼顾原则:既要保证其有效性,也要兼顾其高效性。
3. 快捷性原则:尽量缩短其周期,能并行的工作不串行,能合作的工作不独立操作。
4. 一次合格原则:时效性、一次将正确的事做合格。
5. 工时准确性原则:工时是人力,设备规划的基础,也是工资、产能和成本核算的基础。
6. 高技能度原则:员工的技能度是前提,操作能手和多面手非常重要。
7. 团队合作原则:强化团队合作,弱化本位思想。
8. 柔性原则:资源共享(人、机、料、法、环、测、信息、标准、时间、空间等),灵活调配,就重放轻。
7. 替代原则:重视替代材料、替代工艺、替代人力的开发和储备。
8. 特殊操作原则:根据产品和材料的实际情况需进行特殊的操作。
五. 产前规划的方法
1. 材料
品质和数量的确认:数量的换算(不同计量方式之间的换算,不同颜色之间的换算),抽样的方式,AQL值的确定
(分不同档次,;;),疵点的标识、物料的标识等。
材料的预缩:松料(方法和时间),搓揉、熏蒸、二次整理、裁毛片、设定尺寸控制点等
材料的操作:在无脏污,无张力,不粘污,接触物表面光滑的环境下操作,特殊情况要避光。隔色、分包和捆扎、包装运输方式。
2. 样品
完全按照工艺要求精工细作,完全符合客人的要求,用大货的材料。出现不一致要清楚注明。整理整烫好,包装专业。
3. 工时
准确及时提供,要考虑具体的材料,设备,工艺的不同的影响。
简洁明了,一眼看懂,没有异意,常规要求做成标准手册,特殊要求才体现在工艺指导书上。可以附图片,局部放大图,实物等。要求要和封样一致,标准要求与产品档次和材料特性等相一致,过低不行,过高也不合适。
5. 单用量表
是按照标准配码的平均单用量,可行时要提供各码的单用量,同时考虑合理的损耗,如工艺接头,允许的疵点接头,调试机器,合理的返修,规定的材料缩率,公差上限,一周长度,工艺
如何进行产前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