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子银行”
【摘要】针对全球经济的现状,“影子银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讲述欧美及我国的影子银行都包括什么,中国的“影子银行”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以及我国对待“影子银行”的对策、监管现状,还涉及了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市场利率
近年来,由于国际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影子银行”引起了人们的热议。那么,什么是“影子银行”呢?“影子银行”的概念诞生于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由美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长麦卡利首次提出并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以及结构性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简单来说,“影子银行”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是对全球新兴的能够吸收资金、并投资到市场,创造流动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等的总称。
而“影子银行”在欧美相比于在中国则是大不相同的。在相对开放、复杂的欧美金融市场,“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证券化机构,主要是将传统金融产品证券化;市场化的金融公司,包括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主要从事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融通资金;此外,还有结构化投资机构和证券经纪公司。投资银行是“影子银行”中最重量级的成员之一,而根据近年来的数据,美国各大投资银行全年总收入大部分来自于自营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这些风险大、波动性强的
“不靠谱”业务。所以,这些将金融产品证券化,然后从事交易的“影子银行”就会给欧美金融市场带来一定不利影响,著名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影子银行”就可以称得上是“罪魁祸首”。当然,“影子银行”也有好处,比如它降低了融资者的成本。
说完了欧美的,再说说中国的“影子银行”。中国都有哪些“影子银行”呢?主要包括:典当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第三方理财以及人人贷等。在中国,“影子银行”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此统计上也就有着不同的口径,这样估算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结果相差悬殊。比如,,但是一些投资银行同期估算达到了30万亿元。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近年来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两种投融资形式是理财业务与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这种增长趋势也恰恰和欧美情况相似,只不过我们中国的“影子银行”操作的产品与欧美不同罢了。
有着如此之快的增长趋势,中国的“影子银行”势必会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及风险。比如:由于“影子银行”在中国基本不受有效的监管,这些机构产生的市场流动资金也就不会被政府了解并计入,甚至与政府掌握的数字相去甚远。这种情况就会影响到政府对市场实施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再加上中国政府在中国金融市场里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子银行”的危害被进一步扩大;“影子银行”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这样就导致银行吸收的存款数量减少,流动性下降。众所周知,这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一旦流动性风险爆发,会对银行本身及其他市场参与者带来沉重打击。
中国的“影子银行”的用处是什么呢?或者说,“影子银行”在中国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第一,商业银行可以用这些机构逃避存款利率上限以及贷款上限。由于中国存款利率上限的存在,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变少,这样就激发了他们放贷的动力。为了抑制这个动力,政策又规定了贷款额度上限。于是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商业银行
论“影子银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