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加入资管混战
银行终于加入资管混战,成为大资管时代最具实力的竞争者。
2013年9月末,银监会批准国内11家商业银行开展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同时进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到目前为止,第一批规模约100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已发行完毕,涉及工行、建行、交行、平安、民生、光大、浦发、招商、兴业以及渤海银行10家银行,每家银行的发行规模在5?10亿元,期限在1?3年。
青骓投资华北区总监郁晶对《新财经》记者表示:“现在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为了缓解非标产品的压力,未来可能会涉及标准化产品,但它还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在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下,银行理财产品由于透明度低,采用资产池方式无法令每款产品及其对应资产价值变化得到清晰反映,蕴含了较大的市场风险,而银行在其中又承担着隐性担保的责任,使风险集中在银行一端。就像某银行资管部门负责人所言:“利率市场冲击之下,银行自身难保,如何保障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银行资管初露端倪
根据第一批试点的情况,在100亿元银行资管产品的资产配置中,有40%投向债券资产,25%投向直接融资工具,其他配置到货币市场工具和同业存款等方向。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分析,银行的资金实力非常强大,但现在刚刚开始还非常保守,大行的策略集中在固定收益的产品,小行的策略目前还看不出来。
此次银行资管产品试点肩负着打破过去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局面,因此银行策略趋于保守,这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多配置于稳健资产,而且对投资者还设置了较高门槛。
例如,首款上市的工行“2013年第1期多享优势系列理财产品”明确要求客户金融净资产须达到600万元,认购起点为10万元;交行发行的产品认购起点设定为10万元,但对客户金融资产不做规定;兴业和浦发各为5万元。相对来说,大行的策略也是更加保守。
由于试点的融资企业相对信用资质较好,主要以国企为主,信用等级在2A、2A+以上,因而在风险较低的同时,收益率也不会很高。
在手续费方面,各家银行规定的费率不太相同,%?%,%?%的费率略低。但是,普通的公募债券基金没有浮动管理费,而银行的资管类产品要收业绩提成。
银行资管产品中有一项重大的变化,就是过去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常见的“信托计划、券商、保险资管计划等基础资产”不见了,代以“投资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
2013年11月初,专供银行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开始在中债登的综合业务平台上正式报价交易。
开展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此次试点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将“非标”资产直接转变为标准资产,代替了传统的信托计划和券商资管计划。
这里的“非标”资产即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意为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银监会8号文中明确限制了银行理财计划中投资“非标”资产的投资比例,要求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有非标准化债权类投资,并设定理财产品余额为35%的上限,或不得超过银行上年度总资产的4%。而放开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后,银行理财计划投资“非标”资产将突破这一限制。
例如,交通银行发行的理财管理计划2013年第一期产品明确设定了投资比例,其中理财直接融
银行加入资管混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