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八零后的成长滋味
无论离开多远,无论时间多长,家乡总不会从记忆中淡去。思念的滋味反而愈远愈加浓烈,总是倏忽而至,如影随形。
拨烂子,青春第一道菜
郗珂,山西惜客科贸有限公司创始人,2009年,在太原念大三的他搬离宿舍,与同乡的几个小伙伴租住在一起,为自己的创业梦想打拼。
久别故乡,思乡之情便会常常萦绕于心。所以很多时候他会想吃一道家乡菜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太原的阳泉饭店做不出家乡的味道”,于是他和小伙伴们尝试着自己做饭。拨烂子做法简单,成为了他们最先尝试的一道菜。
阳泉的拨烂子主要用料是土豆和白菜。把土豆切成丝状,白菜剁碎,沥干水后撒上面粉,加入盐,使每根土豆丝和白菜丝上都均匀裹满面粉,在蒸锅上蒸熟。蒸熟后的土豆丝铺开,晾凉,撒上调料,与青红辣椒丝一起翻炒至熟,拨烂子就可以吃了。
与郗珂同住一起的都是80后男孩,从来没有做过什么饭,遇到不熟悉的就给家人打电话。但当他们把郗珂做好的拨烂子一尝,竟是原汁原味的家乡气息。
其实郗珂和朋友还尝试做过一道更为复杂的菜――“撒”。
“撒”也是地道的阳泉美食。之所以叫“撒”,是因为这道菜有撒玉米面的过程。先把小米煮成粥,然后慢慢往里撒玉米面,越变越稠。
“撒”的吃法也很讲究,把糖从盛有“撒”的碗沿撒进去,糖慢慢融化,“撒”就不沾碗底了,然后从碗的中间开始吃。“会吃的人吃完以后碗底是干干净净的,就跟盛了果冻一样。”这道菜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如果火太大的话,“撒”就会从锅底溅出来。“我们那次做,就溅了一墙。”郗珂笑着说。
尽管“撒”没有做成功,但与奋斗相伴,这些有点糗的小滋味想必也会成为美好的青春回忆。
砂锅烙饼,爸妈最拿手
如今的郗珂事业有成,而且也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各方面都已独立的他对却爸妈还有着很深的依恋。不忙的时候他便回家看看,和爸妈聊聊天,享受在太原难以吃到的家乡美食。而砂锅烙饼便是这些美食中的“常客”。
郗珂说,砂锅烙饼中的“砂锅”本就是阳泉平定的一种特产。用砂锅可以做出多种食物:砂锅丸子、砂锅白菜炖豆腐、鸡丝砂锅土豆粉、酸菜砂锅、什锦砂锅等。其中,什锦砂锅往往是家中最常做的。
锅中食材可依个人口味随意搭配,郗珂的爸妈一般选用蛋饺、鱼丸、咸肉、大虾干、水发肉皮、大白菜、粉丝等。用大白菜垫底,放上粉丝,然后沿砂锅边依次摆上蛋饺、咸肉片、大虾干、肉皮等,鱼圆要放在中间,再将放盐调味好的高汤倒入砂锅。最后,盖上砂锅盖,小火炖煮至各原料都熟透,美味的什锦砂锅就做好了。
饼是砂锅的黄金搭配。阳泉的饼一般有两种,卷饼和葱花烙饼。郗珂说,烙饼的层数就在于卷起时的圈数,油得涂抹得均匀,卷起时尽量一边将面饼拉薄,一边卷得紧密些,这样做出的烙饼才会层层酥香;除了在烙饼中加入葱花、盐之外,还可以添加椒盐、肉末等,味道也特别好;如果饼擀得很薄,在烙的过程中,可以撒上一勺清水,以保证水分,这样烙饼的口感才不会过于干,而是感觉柔韧、有弹性。
每次回家,郗珂都要不忘捎上些烙饼。“回太原后,把妈妈做的饭菜热一热再吃,虽然不再鲜香,却别有一种家的味道。”
过油肉,兄弟一起吃
出门在外,郗珂交了很多异乡朋友。他常会热情邀请这些朋友回老家,用最地道的家乡菜款待他们,给这些在外漂泊的年轻人带来家的感觉。
他列举了招待朋友必点的五样菜。两个热菜为粉条豆腐丝、过油肉,两
阳泉八零后的成长滋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