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谎言
幼儿“说谎”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其性质也各不相同,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正确引导幼儿摆脱说谎、学会真实。
一、幼儿的无意说谎
所谓无意说谎,是由幼儿的心理特点所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幼儿自己满足愿望的心理。幼儿有时会把想象、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有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没有意识地说谎,这样的行为这与道德品行无关。例如:一名幼儿在电视上看到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出去旅游,就会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开心地说自己也和爸爸妈妈去哪里哪里。而当我们在面对这种谎言时,就不能一味的责备,而是应给予正确引导。可对讲去玩的孩子说:“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一定很有趣!但是可惜你现还没有去过,对吗?”当孩子意识到并点头承认后,教师再作鼓励:“你讲旅游讲得很好,以后你一定会有机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的。”
2、幼儿理解性的心理错觉。孩子们往往会因为认识的不足以及理解的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像的情节来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这样也就会出现说谎的情况。例如,幼儿做错了事,老师对他说:“你做这样的事情是不对的,但如果你以后改正了就还是好孩子。”孩子们在听到类似还是乖宝宝、好孩子等这样的词语时,往往会把它当成是表扬,回家以后就高兴地告诉爸爸妈妈,说:
“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样的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从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3、幼儿自信心的萌动。幼儿由于理解问题比较简单以及不善于分辨想像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例如,教师问:“谁会自己叠被子?”结果班里的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会!”这就是典型的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教师不可将此看做说谎,对孩子的积极性要加以保护,同时,也不能让幼儿的这种自信心停留在一种幼稚可笑、盲目幻想的低水平上,而是应当在注意保护、鼓励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引导,让他们能逐步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所想所说与现实的差距,懂得要实现美好的愿望,就必须从小好好学习的道理。
二、幼儿的有意说谎
1、幼儿期望取悦家长,虚夸成绩。孩子们有时想取悦家长但却没有实际成绩,此时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一名幼儿在老师指导大家学剪五星的过程中,留下一颗放进口袋里,回家后向妈妈夸耀:“妈妈,我今天得到了一颗五角星。”妈妈说:“得了小红星不是贴在评比栏里吗?”孩子又说:“是老师叫我拿回来让爸爸妈妈看的。”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说谎问题了,是幼儿故意为之。比较多发生在五岁以上的孩子身上。这类错误产生的原因,多与成人的教育有关。
作为教师,要注意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交流孩子在家在园的情况,一旦发现这类说谎的现象,就必须家园配合,正确把握对幼儿的期望,并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千万不可姑息迁就,任其发展。
2、幼儿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这类说谎在幼儿中是比较多见的,比如看见别人有一件好玩具,便谎说自己家中的那件更好
……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与家庭教育也由着密切的关联。如有的家长为使孩子的童年过得快乐、幸福,过多地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滋长了孩子过强的优越感。老师在面对这类说谎,不应简单地利用批评的方法,最好采用耐心说服、讲道理的方法,指出好孩子是不能说谎的,从而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到说谎是无用的、不好的行为,同时注意要与家长多交流,促进家庭教育的优化。
3、幼儿期望开脱责任,逃避惩罚。幼儿的这类说谎,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谎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