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放式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开放思维开放探究交流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54-02
开放性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从而开发其创造潜能和实践能力。下面就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浅谈对开放性教学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思维的开放
逻辑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则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挖掘教材并冲破教材的束缚,尽可能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引导学生思考,小至某个知识点,大至整个知识体系的教学,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逐渐养成运用不同形式思考问题的习惯。
如“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的教学,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是两个互逆的过程,每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都是整式乘法的逆变形,因此可以用整式乘法检验因式分解正确与否,这就是逆向思维。如检验x2-10x-24=(x-12)(x+2)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对(x-12)(x+2)运用整式乘法展开,看结果是否等于x2-10x-24。
在解题方法上还应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如计算:
2012+20122-20132
法一:注意到2013可以写成2012+1的形式,再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消去20122,可使计算简便。
法二:将2012写成2013-1的形式,用与法一相同的方法可得结果。
法三:前两项提取公因式2012后,可以化成2012×2013,这样与后一项又有公因式2013可提。
法四:可先对后两项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使计算简便,过程略。
二、探究的开放
探究活动是学生发挥潜能的重要形式,许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探究活动中,通过互动、互助,都能得到较快较好地解决。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探究中应根据问题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形式;小组探究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尤其是一些数据处理问题,利用小组探究可以节约探究时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些较难解决的问题可以采用师生共同探究的形式,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少走弯路,适时、适当的点拨能够使学生的探究更有效、更有价值。很多情况下这些探究都是同时进行的,教师应注意不同探究形式的结合运用,采用适当的指导方法,把握点拨的时机,既不能全盘包办,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全盘放手,听任学生的探究脱离主题。
不同问题应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如:当n=0,1,2,3,4,5时,代数式n2-n+11的值是质数吗?你能肯定对于所有自然数n,n2-n+11的值都是质数吗?第一个问题主要用到的探究方法有计算、验证等,而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学生往往不愿多做尝试就过早下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计算,直到找出反例,即当n=11时不成立。这样,在探究过程中也恰到好处地渗透了“不完全归纳法”这一重要的数学方法。
探究方法是探究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数学基本功,如观察、判断、猜想、计算、画图、测量、归纳等数学能力,同时这些能力也是
对开放式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