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皇帝朱元璋
在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冲突还不是非常严重的时候,我们的先哲就注意到了环境保护的问题。中国文化里的“天人合一”思想,就包含有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而孟子的名言“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则是具体的指导。
今天,值此植树佳节,我们回顾前人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应该说是不无意义的。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把植树节定在每年的3月12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他一生关心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国土绿化,所以,把他逝世的日子作为植树节,作为对他的纪念和对人们的号召,就是再合适不过了。
孙中山作为国家元首,却关心植树造林这在一般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且身体力行,最终让世人记住了他的功绩。可是,有一位比他要早五六百年的“国家元首”,“在职”期间领导植树10亿株,他的功绩却往往为后人所忽视或漠视。
这位被后世忽视或漠视的“国家元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在位的时间是1368年到1398年,年号洪武,所以民间也习惯称他作朱洪武。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建立者,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可是,无论如何,在他在位期间,领导全的,也是值得我们重提的。
1391年,朱元璋意图在将来建造一支从事海上扩张的海洋船队,在国都南京地区共栽种了近5000万株梧桐树、棕榈树和漆树。他预计建造的海洋船队在他有生之年虽然没有完成,但最终于15世纪初叶在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手里完成。
1392年,朱元璋规定,在他家乡安徽的移民的土地上,每个家庭都必须种植200棵桑树、200棵枣树和200棵柿子树。
两年之后的1394年,朱元璋将种植200棵桑树和200棵枣树的义务扩大到了全国。
1396年,在朱元璋的硬性规定之下,在属于今天湖南和湖北等省的土地上,共栽种了约8400万株果树。
据历史学家估计,在洪武年间(1368-.),全国的植树总数高达10亿株。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在两百年后的万历六年(1578),国家人口普查的全国人口总数都只是60,692,856口,而在经历了元末的战乱之后,民生凋敝,人口数量跌至低谷的情况下,我们就会知道植树10亿株这个数量是多么值得惊讶,因而必须保持足够的敬意了。
可以这样说,朱元璋领导植树绿化的历史功绩是显著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后人继承
植树皇帝朱元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