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楚 雄
“
——溯源、汇流、精思薛永年方楚雄,广东普宁人。 1975 年入广州美术学院, 1978 年毕业留
校任教。曾由学院派往北京、天津学习,得李可染、李苦禅、崔子范、孙其峰等人指教。擅
花鸟、动物画,所作构图新颖,笔墨精到,既有传统笔墨韵味,又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风
貌别具。在当代花鸟画创作与教学领域,方楚雄是引人瞩目的高手,也是成效显著的名师。
他少年早发,精进不辍,年方耳顺,已有 55 年画龄,执教亦逾 30 年。传统的花鸟画,以动
植物为主体。其中,动物最能与人沟通。方楚雄的一个亮点,便是画百姓喜闻乐见的动物,
既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又与环境依存, 赋予意趣和情境。 家禽家畜, 多活跃于朴素的田园,
流露出生命的自由,歌颂着生活的恬静温馨。山禽猛兽,每活动于大野长天、深山老林,赞
颂着大自然的雄奇高旷。他画各种畜兽,既表现动物间的感情,更表现人的感受。幼畜的天
真、舐犊的深情、情侣的亲密无间,无不是生命的感悟,亲情的寄托。中国的花鸟画,讲求
“移生动质” ,方楚雄继承了这一传统, 他精于描绘花木禽兽的生命状态, 表现古木老竹的旺
盛活力。他摆脱古人的“折枝”模式,不画细枝而画老干,放大局部,以特写镜头凸显生命
的饱满、 夺人的气势和内聚的张力。 稍后更推出了大境界作品, 以宏大的构图, 仰视的角度,
画硕大无朋的老梅老松,枝干如龙似虬,繁枝密叶,千花万蕊,铺天盖地,空隙透光处,露
出无尽而邈远的长空,时有山禽飞翔栖止。他一反鸟大枝细的描写模式,恢复了真实比例,
由意趣生动变为意境深远,从歌颂生命走向了更为开阔的礼赞生态。有人说,方楚雄的画雅
俗共赏,在我看来,更恰当的说法是谐俗而入雅。谐俗,一是题材的通俗性,二是顺应当代
的文化心理与视觉经验。 入雅, 不是复兴古代的雅人高致, 而是以 “天人合一” 、 道法自然”
的文化观提升精神境界。 当下,农业文明迅速向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迈进, 与世浮沉的人们,
有些追求感官刺激,有些注重物质欲望,习惯了快餐文化,浮躁情绪增长了,产生了无名焦
虑,失去了精神家园。方楚雄的花鸟画,敏锐地把握住回归自然的心理,以抓住观者眼球入
手,自觉接续花鸟画的文脉,讴歌和谐精神,注入人文关怀,把花鸟画当成寄托理想情操的
精神家园。 20 世纪以来,西方艺术观念和写生训练的引进,一方面有助于改变晚清绘画主流
的形疏神失,另一方面也对传统有所遮蔽。方楚雄的得天独厚之处,在于独特的学画历程与
艺术道路。他早年从学王兰若和刘昌潮,接受了来自海派雅俗共赏又重视笔墨的传统。青年
时代入广州美院,师从黎雄才、杨之光、何磊、陈金章,接受了岭南派折衷中西与时俱进的
传统,获得了坚实的造型能力,养成了感悟花鸟世界的艺术思维。其后,他北上问学于李可
染、孙奇峰,吸取北派的精雄大气,并上追宋元,旁及明清,由近及远,深入研究传统精神
和历代画法, 兼采西方形式法则, 形成了创作式写生为基础细笔为主调兼容并纳的创作道路,
在不断开拓题材提升境界的同时,推出了温煦而开张,严谨而不拘,清新而质朴,浑然大气
而细节精到的风格。就花鸟画而言,他既能工笔,又能写意,兼工带写是他的主要风貌。这
种面貌的作品, 材料是生宣纸, 画法以工为主, 以写为辅, 以中为体, 吸纳西法, 由近
《方楚雄——溯源、汇流、精思》阅读附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