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法帮时评】打假人“打假”,遭挨打!.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法帮时评】打假人“打假”,遭挨打!11 月 14 日下午,张先生在新街口一超市分多次购买同一款鸡尾酒,因商品过期 10 天索赔,不料被几个大汉围住拳打脚踢, 并抢走商品和小票。 昨天, 超市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位消费者所购商品涉嫌调包, 但无法提供相关证据。 北京晨报记者来到该超市, 发现货架上已没有赵先生所购酒品。目前,警方介入调查。 [ 详细 ]律师点评如消费者的票据和照片等证据灭失不利于后期维权,可以直接报警要求警方固定证据,还可以要求工商部门介入调查。超市人员打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 5 日以上 10 日以下拘留,并处 200 元以上 500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5 日以下拘留或者 500 元以下罚款。”除已购买的酒水属个人财物, 手机照片也属于个人财物。 “超市工作人员没收消费者已购买的酒水, 还删除了他手机里的照片, 这是故意损害他人财物。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 5 日以上 10 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 10 日以上 15 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1000 元以下罚款。法帮说法近年来, “职业打假”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日益凸显。法理上看, “职业打假人”的主观目的是以高额索赔来牟利,并非生活消费,也未构成误导,不应适用《消法》关于欺诈的惩罚性赔偿。实践中, “职业打假”多数是针对广告用语、标签标识等不规范现象,真正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经营者欺诈行为的作用很小。另外, “职业打假人”群体迅速扩大蔓延,极大地浪费了行政、司法等公共资源,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经营者和“职业打假人”直接冲突,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有必要及时加以遏制。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送审稿)》 (以下简称送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送审稿明确, “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牟利为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不适用本条例”。“职业打假人”或将难以获得消法保护。送审稿明

【法帮时评】打假人“打假”,遭挨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