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临习心得
摘要:学习书法,总是必须经历临摹再到创作这一程序。临摹阶段,我们会运用许多临摹的方法,然后从临摹碑和帖中得到不同的书法技法和技巧,此后逐步进入创作状态才能将碑与帖的技法同时融合在一起,书法创作可以变得更为精彩。
关键词:碑;帖;技法;临习
临习古代书法,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碑帖这个概念。通常,“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可以取法的古人墨迹;而“碑帖”二字合用,泛指书法范本。本文刻意将碑和帖区分开来,为的是突出碑和帖的不同作用和价值,以及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与作用。
1 临习碑帖的方法和作用
学习书法,应当从临仿前人经验成果开始,集古今之大成于我身,学而优则创,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变化,从而张扬个性。开始阶段,临习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就像清代书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说的:“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拟近一分,察进一分,终身不复止。”我认为临习有几种方法:
(1)实临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此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摹拟范字。开始时可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待临熟了,便可看几字或几行而写之,这就是通常所说地对临。
(2)指临法: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就在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中,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与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
(3)心临法: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当临摹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摹落笔之时便在脑海里有对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即便只是瞬息即逝。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
(4)意临法:这是临摹碑帖能产生气韵、意境的方法。被众多书家广为运用。
2 通过临习碑帖得到的书法技法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重中之重,学书者要视临帖为日课,潜心修研、方法适宜,细心用脑,那么临帖才能事半功倍。但是临帖究竟是想从中得到些什么呢?古人云:“书之要道,神采为上。”所以书法要想写好,重要的是写出你的神采。但是神采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这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化水平,然后通过书法技法上的表现,才有可能达到。显然,我们临摹碑帖首先要得到的就是书法作品中的技法,而书法技法包括用笔、结构、用墨、章法四大要素。
(1)在用笔上:卫铄在《笔阵图》中云:“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还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需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而张怀?在《玉堂禁经》里也说:“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所以,学书头等大事即是用笔。什么样的用笔方式决定什么样的点画意味。这里简单介绍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两种用笔方式:
1)碑学用笔:王羲之临习汉魏书迹,并且能化和自然,因此他的用笔“力能扛鼎”,变化莫测,正是掺杂碑学用笔的体现。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碑学用笔会给人一种金石之味,像《石门铭》、《爨龙颜碑》、《张猛龙碑》这些碑刻一样,折角与转折处果断、刚劲,有一种刀锋切割地感觉;尽管刻凿过程中刀
碑帖临习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