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会计记账方法.ppt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5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会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主讲胡勤勇
讲授胡勤勇
讲授提要
一、会计的昨天----历史厚重
(一)中式会计
(二)西式会计
(三)建国以来的会计沿革
二、会计的今天-----风云变幻
(一)会计改革方兴未艾
(二)真实的会计战场
(三)时刻不忘职业风险
三、会计的明天-----融会贯通
(一)会计与其他管理的融合
(二)会计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
(三)未来需要复合性会计人才
一、会计的昨天----历史厚重
(一)中式会计
1、中国古代会计地位
(1)官方:
“会计”的历史颇久,古已有之。据记载,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名曰“司会”。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周礼•天官》记载的司会职责如下:“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司会主天下之大计,计官之长,是以参互考日成、月要考月成、岁会考岁成之事”。可见其职责已经分明。在司会下另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大职能部门,其中:司书主管王朝的整个会计账簿;职内“掌邦之赋入”,即掌管财务收入账簿;职岁“掌邦之赋出”,即掌管财物支出账簿;职币则掌管财物结余账簿。
战国至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系统。以“编户制度”、“上计制度”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
隋唐至宋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会计、审计和国库组织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国库、现金出纳与实物出纳、签证单位与财物发放单位,以及审计与会计之间都有了明确的分工,各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总计司”、“会计司”等专门组织的设置,表明了当时对会计的重视。唐代建立起来的独立的审计组织机构──比部,和行使财计监察的御史台及御史监察制度,以及后来宋代的“审计司”、“审计院”的设置,都反映了当时对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视。唐宋时期计算各项赋税收入的计账户籍制度,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的岁入岁出预算制度,财物出纳保管制度,要求自下而上逐级呈递“上计簿”的上计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已成为封建统治者加强经济控制的基本财计制度。
(2)民间:《战国策》有冯谖为“孟尝君市议”故事,孟尝君想派员去薛邑替他取债款,他问他的门下,“谁习计会?”古代的“计会”就是如今的“会计”,冯谖立即站出来,自荐为孟尝君做会计。“账房先生”
2、中式会计理论发展
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书契”、“官契”等)、账簿(当时的“籍书”)和“三柱结算法”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中讲的“日成”、“月要”和“岁会”报告)。
古代会计时期,会计的职能就不仅仅局限于对经济活动的记录与计算,同时也有对经济活动实施管理的职能。“司会”其职能是“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式,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可见,“司会”既要管理国家和地方百物财用,又要利用账册和公文等为据来考核各地方官吏的行政工作,并检查下属的会计工作。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也曾有“会计当而已矣”之说,“当”中即包含把账记好、把财物管好之意。
战账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账法的形成,以“入-出=余”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的会计籍书)、“禾籍”(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苑籍”(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础。秦汉时,还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采用了以“收、付”为记账符号,以上收下付为基本特征的单式收付记账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唐宋时期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和“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是按照“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这“四柱”特定的格式,定期结算帐目的一种会计方法。“四柱清册”是以“四柱”为基本格式,以“四柱结算法”为基本方法所编制的一种会计报告。“四柱结算法”的创立、运用和发展,“四柱清册”编报形式的产生、运用,是唐宋时代在会计方法方面的重大贡献。“四柱结算法”是系统反映国家经济和私人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它集中归结了中式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中式会计方法体系的核心与精髓,为中国会计从单式账法向复式帐法的演变奠定了初步基础。
从世界范围讲,“四柱结算法”中的“四柱平衡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和“四柱差额平衡公式”(新收-开除=实在-旧管)的建立、运用,比西式簿记中的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得多。

会计记账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lmus1
  • 文件大小3.06 MB
  • 时间2018-10-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