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山森林的故事寫一部屬於山的歷史文:楊娉育打狗,山與海的交會,藍與綠的組合!美嗎?很美啊!翻開打狗青史,卻不知山的落腳點到底在哪裡?無論談哪一樣,柴山都是附屬的。人類文明總是歷史著墨的主力;然而,山呢?這個三、四十萬年生命紀錄在哪裡?森林,它們不會吶喊、不會抗議!但是,這場生命更替的攻奪與搶佔、謙讓與包容,卻是在安靜緩慢中〝沸沸揚揚〞地進行。他們相互牽制、也彼此合作。他們不說話,卻不斷地用著另一種方式告訴你這個生命的故事。我們該學著如何解讀,但得用他們的方式。森林的故事森林的長成,一直是在悄然無息中進行。成長的每一個歷程總含納著每一個轉折與蛻變,也包含著一個地方環境的生存意義與精神意涵。對高雄這個高度開發的都會而言,柴山的猶如城市的生脈,它為人類孕育淨土;所要求的回饋只有「尊重」、「不干擾」,讓山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然而,人類卻常常做不到。次生林演替階段的林相若以森林的長成階段,從裸露地、次生林、到終極林相,柴山的林相目前應屬次生林成熟期的階段。翻開史頁,人類文明總伴隨著自然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更表徵著資源掠奪、滅種的事實!文明不是一個純然正面的意義,人類文明過程的紀錄中同時寫下自然的歷史;然而,那段歷史中它們常是附帶說明,也經常傷痕累累。一塊低海拔的山坡裸露地,無論是自然崩塌、或人為破壞使然,首先進來的是陽性草本植物,如五節芒、咸豐草、藿香薊等人們稱謂的雜草。人人都說雜草無用,這可大錯特錯!雜草既有情、又有義,它讓乾涸的土地開始儲存水分,也改變土壤。接著就是灌木叢,而後愛好陽光的先驅樹種便進來了!它們猶如一群陽光少年,生命力十足!在柴山,構樹、血桐便是其中翹楚。然而,柴山的歷程常常是陽光少年與灌叢齊頭並進,還真是〝韌性〞到極點!它們在極短的兩、三年內就能形成濃蔭的樹林。榕屬的榕樹、稜果榕、咬人狗、恆春厚殼樹、粗糠柴…等初期林木,也在這當中快速進入。稍後,後驅植物如九芎等也開始出現。當這群先鋒部隊的樹冠遮住了大部分的陽光後,耐陰樹種也就隨後報到。然後,這群陽光少年開始慢慢地、有風度地,讓出當年打下的天下!而後,細葉饅頭果、香楠、小葉朴等開始在下頭長成。熱帶季風林-木質藤本植物的天下而此時,林下的附生植物與蔓藤植物也開始出現,三角葉西番連、風藤、串鼻龍、毬蘭…,佔據林下的空間,讓層次逐漸複雜,森林的密度加深。柴山屬熱帶季風林,木質藤本特別多,菊花木、猿尾藤、腺果藤、盤龍木…等,粗大的木質莖部,蜿蜒盤據,加深林下的密度。別忘了灌木叢,山棕、烏柑仔也不少呢!還有,灌叢下原本盤據的陽性草本也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耐蔭草本植物,如姑婆芋、月桃、細葉麥門冬…。你說,這森林的層次,密不密、精不精采!先鋒林改變了土地、環境、溫度,林中容易涵養水分,逐漸自然演替、孕育出越來越多樣的生態環境。這就是次生林了!在地化的轉變低海拔森林的層次、林相雖說有判定依據,然而,溫度、雨量、緯度、地質、雷電、人為干預…,都將改變柴山林相與植物的特性。柴山,因人類文明發展緣故將之徹底隔離而成為孤島型、獨立、完整的自然生物島。因面積廣大,生物歧異度增加,也加劇了演替的速度。例如,根據陳玉峰教授早年研究,這裡的一些樹種逐漸形成二、三代木在原樹幹周圍連續併生的現象;就我們的觀察,恆春厚殼樹、狗骨仔、小葉朴…等均有此現象。柴山的終極林相?柴山隆起的年代有三、四十萬年,這中間應曾經達到其終極林相的階
柴山森林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