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践自然观:”对象性”沟通了人、自然、社会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一种从人类实践活动(主要是物质生产)出发阐释人与自然关系的人化自然观。在研究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实践沟通了人、自然、社会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在充分阐述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批判了旧自然观(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自然观)对自然界、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错误理解,从而超越了以往一切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自然观,创立了具有实践特性的人化自然观。
在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中,人与自然是在绝对理念中达到统一的。而在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自然观中,自然是人的基础。因此费尔巴哈认为自然界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而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既不是绝对理念,也不是自然界本身,而是人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在研究经济学的过程中看到了物质生产实践对于人与自然的统一的重要性,在研究物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马克思首先指出了物质生产实践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2.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人的劳动实践定义为:“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马克思,(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1-202.
在他看来,包括人与自然在内的整个世界历史都是通过人的物质生产劳动而形成的。而且,人与自然只有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统一。他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时提出了劳动实践对于现存感性世界的重大意义:”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它哪怕只中断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观
生态自然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