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器成景。厚德立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器成景,厚德立镇
2014级商学院许可
学号 20143150133
……
昌江的春水流过繁华和沉寂
珠山的松涛见惯云涌风起
玲珑的小镇, 爱成就大器
天下流传你始终是唯一
我在景德镇等你, 等你千年的归期
传世的记忆, 从东飘到西的寻觅
我在景德镇等你,一眼就能认出你
当年的落款烙在了我心里
……
我来自景德镇,正如开头的这首歌中所唱,从我家一出来,对面就是碧绿的昌江水,而我家正属于珠山区,珠山区是为了纪念珠山八友而命名的,珠山八友当时的名称为“月圆会”,是明清两朝时期御窑厂停烧以后部份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珠山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加上徐仲南、田鹤仙,珠山八友实则是十个人,这并不前后矛盾。“珠山八友”似乎成了一定时期瓷器的代名词。虽然学术界对八人的定位还有一些异议,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很重要。因为我们要做的是撇开这些表面的浮华,去实实在在的看看他们的作品。作品才是品评一切艺术价值的标尺和对象。在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毕伯涛、何许人等人中,我们发现的是这样一个群体共同延续了景德镇瓷器的余韵,可以说没有他们,景德镇也就不会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
“珠山八友”的出现是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明清以前的陶瓷文化情境中,陶瓷工匠的任务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身份和创作没有自主性,也没有结社的自然条件,他们的身份就像是受雇者。时序发展到近代,陶瓷工匠的身份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释放,于是他们就像其他文人一样具备了形成艺术雅集或艺术社团的条件。他们往往有共同的志趣或人生目的。就像王大凡(1888-1961)在《珠山八友雅集图》中表述的一样: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唯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得此幅留鸿爪,只当吾侪自写真。这种带有自娱意味的直抒胸臆,让人看到了无奈,也看到了景德镇瓷业的危机局面。但就在这时,尽管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败,皇家御窑厂的没落,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陶瓷艺术家异军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艺超群的代表人物。
其实说实在的,珠山八友离我太远了,对我们这一代90后的景德镇人来说,只是个模糊的印记,但提起王锡良,就连我们每个90后景德镇人都知道,王锡良13岁时随叔叔王大凡学艺,五十年代中期,当时陶瓷研究所中有“珠山八友”尚在世的两位王大凡和刘雨岑以及誉称“青花大王”的王步以及景德镇瓷画前辈徐天梅、熊梦麟、章鉴等,王锡良常与他们在一起,耳濡目染,受益良多。
前辈的悉心栽培指点,自己的勤奋努力,再加上天生的艺术感,种种因素才造就了今天的陶瓷界的泰斗—王锡良。
欣赏王锡良前辈的作品,我们会发现王锡良前辈笔下的人物,素素的,淡淡的,没有浓妆艳抹,倒显出一副小家碧玉的样子,也印证了他内心深处一直以来的一种想法:最美既是简约。当除去臃肿的堆积,剥离繁琐的多余,在飘飞的树叶中,在肆虐的寒风中,一道流云,一棵古树,一轮明月,一袭舒畅的衣裙,一头娟系的秀发,无拘无束,率性而真诚,无不诉说着简约的素面风骨,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雅致的情怀。简约是前辈宽广的胸襟。崇尚简约,举手投足显得大气,点点滴滴简洁明快、博大精深,拥有旷达的、闲适的、与世无争的仪态;是信仰的风范和坚定的守望者。始终保持着沉稳而内敛的

大器成景。厚德立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698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