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两辞赠茶
毛泽东的饮食非常简单。一天三餐的主食是糙米饭搭配杂粮,副食则包括鱼和肉及蔬菜等。外传他很喜欢吃红烧肉,其实不常吃,而且吃的时候一定是块大量小,单纯是要解馋,反倒是鱼类常吃,因为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的功能。另外,他每天一定要摄取不低于500克的蔬菜,有助于消化。他也喜欢吃辣椒和大蒜,而且每餐必备,无形中也提高了免疫功能,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每天起床一定会喝一杯绿茶,茶中丰富的儿茶素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
毛泽东一生离不开茶,对茶叶历史和茶文化也十分熟稔。他认为茶起源于中国,而后传入日本、欧洲和印度,“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做的贡献”。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说他的生活里有四味药:吃饭、睡觉、喝茶、大小便。能睡、能吃、能喝、大小便顺利,比什么别的药都好。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曾以共产党员身份出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代理宣传部长。1926年5月,毛泽东与柳亚子相识,并同座饮茶,侃侃而谈。这次“饮茶粤海”,两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毛泽东于1949年4月29日写了《七律·和柳亚子》就是以这次饮茶开头,回忆了美好的交往,诗中还委婉地批评柳亚子不要“牢骚太盛”,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暗示共产党不会忘记长期合作的老朋友。写诗后的第三天,1949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毛泽东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着妻子和女儿乘车到颐和园访柳亚子。在益寿堂,两人喝茶休息,品茗论诗,谈兴甚畅。随后一同乘船游览昆明湖。
在战争年代,茶伴随毛泽东度过那不平凡的岁月,甚至可以说茶须臾不可离也。在陕北时期,沙家店战役一打响,他便守在电话机旁,和前线联系,看地图,看电报,写电文。烟一根接一根地抽,茶水更是不断。泡过水的茶叶用手一抠便进了嘴,嚼一嚼咽下去。头一天是一包茶叶冲三次水后才吃掉茶叶,到了第三天已经是冲一次水就吃掉茶叶。战役打了三天两夜,毛泽东不出屋,不上床,不合眼。算起来,他一共抽掉5包半烟,喝掉几十杯茶。终于,捷报传来。
毛泽东嗜茶如命,终日不离茶水。他茶瘾较大,冲泡的茶水特浓,还时常津津有味地将茶叶吃掉。他这种饮茶吃叶的习惯,不仅是一种节俭的美德,而且也有益于身体健康。这一点,常使刚刚到他身边的卫士“大吃一惊”。在给毛泽东的茶杯里续水时,只见他伸出手一抠,将杯里的残茶塞进了嘴巴,顺势用手背擦了一下沾湿的嘴角,就咀嚼起来。卫士目瞪口呆,赶紧拿起空杯出去换茶。
其实,吃茶叶是毛泽东的一个习惯,每天不论换几次茶叶,残茶必然抠到嘴里吃掉,他认为茶叶像青菜一样也有营养,全吃下去是理所当然的事。毛泽东常常睡觉醒来后并不起床,湿毛巾擦过手脸就开始喝茶。而且还有一个习惯,就是睡前喝的那杯茶不倒掉,起床后加点开水再喝。一边喝茶一边看报,过一小时才起床、吃饭,然后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他爱喝绿茶,尤喜龙井,且要浓、要热,身边工作人员每年都要代他向杭州定购西湖龙井茶叶。他每月喝掉三四斤茶叶是常事,这些都从他的工资中开支。毛泽东外出开会视察时也是自带茶叶,喝过地方上提供的茶叶后一般都会付钱。毛泽东一生喜爱喝茶,也留下了很多令人品味的故事。
广西的桂平西山为南国名山,凡名山必出名茶,诸如武夷的岩茶,黄山的毛峰,庐山的云雾……桂平也出名茶——西山茶。
西山茶始于唐代,到明清已享有盛誉,名闻遐迩。然而,西山茶到了民国后期却衰败落伍了。1949年,释宽能法师应巨赞法师之邀从广东曲江南华寺来到西山洗石庵任住持的时候,西山茶的年产量只有十几斤,一级好茶不足三斤。尔后,在释宽能法师和佛教徒的努力下,西山茶枯木逢春,又繁盛起来。
到了1954年,释宽能法师和众尼姑为了表达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把收获的茶叶精选了两斤,寄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收到茶叶后,立即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信中说,“你们在茶叶生产上获得显著成绩,这是很好的。希望你们今后继续努力,不断地提高产量和质量,以供应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二年夏天,释宽能法师又给毛主席寄去了两斤茶叶,可是毛主席却不再接受了。他嘱咐秘书室寄回茶叶款,并写信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最近,中央已做出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准接受礼物。这次寄来的茶叶作价寄回……”
释宽能法师和尼姑们收到信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那是为彻底根治淮河水患,1952年至1954:年,国家动工兴建了举世闻名的佛子岭水库。当时,大量移民就近移到附近的山上,为解决库区群众长远生活出路问题,位居水库东北部的佛子岭人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走组织起来的道路,于1954年春办起一个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佛子岭林农牧合作社,毛主席看到这个社的材料后,1955年在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大社的优越性》一文作了按语,佛子岭人民受到了莫大鼓舞。
1958
近现代名人茶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