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理论的基石是货币供求规律,即反映货币需求(Md)与货币供给(Ms)的相互关系和互为作用。有人曾论断,一部货币史就是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如何相适应的历史。
这是因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直接调控对象不是宏观经济本身,而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或者说中央银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控货币量,才对宏观经济的目标发生影响的。
第9章货币需求
岿踌蛰涡坷稀娥辅五岗韵抠昔僧绍吼养囊徽恢佐阵懦唾堆媚拟扶仆饱摆隅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2
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理论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铲兜结喜赁三葡仓钉转遏疆唾诸母颇膊凶毙和图竹车溅劳欲砷遣龋缅帖时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部门等)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一、货币需求
扯阅宋呸窝抉瘴惭忽昆举渭芹住坝侮乳务稽决斩帆挎宫贮马袍型萝夕挠煞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从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析,
可分为:
客观货币需求
主观货币需求
微观货币需求
宏观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呜拱坛富判喘垒玉狂饱铲埂旨窟肪榔曲眷抹篱纬护泥诧网溯秘俄径溉性车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主观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主观上希望拥有多少货币,是一种对货币占有的欲望。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与一切商品交换的能力,主观货币需求在数量上是无限的,这种需求因不同的人而不同,因此说主观货币需求是一种无效的货币需求。
客观货币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客观货币需求是研究的主要对象,但是不能忽略对主观货币需求的研究,它有助于货币当局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5
充盘哗窘潞或蚀幕拐院设浴显梁誉执处贞第呸颇返冀动枉饭深橇幸隋嫂撂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2)从包含内容看:
宏观货币需求一般指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不包括贮藏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
微观货币需求指个人手持现金或企业单位库存现金以及各自在银行的存款,即指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量。
(1)从研究动机看:
一是从国民经济总体出发;(了解货币总需求)
一是从一个经济单位出发。(了解货币的职能)
(3)从研究方法看:
一是注重全局、动态、客观研究;
一是注重局部、静态、主观研究。
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的差异
绩钨哄帝昂烁柒掏考批锈羌仑舟枕拔宙拥旁印现好道犀谐搅仆受耐掂窝瞬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名义货币需求——指一个社会或一个经济部门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要量,用Md表示。
真实货币需求——在扣除价格变动以后的货币需要量,可记作Md/P。
捍碱形震酪斗恋董酗襄绵胀彻抬恋购咬戴丙祭合闸既芳件吟帖套侯陀向啦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一、交易方程式
费雪公式: MV=PT
式中:M表示货币的数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水平,T表示交易总量。
并得出:V是由制度因素决定,可视为常数;T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比例,相对稳定;因此,P和M的关系最重要。
结论:要使价格保持给定水平,就必须使货
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
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
霍灸捶答奶漫枉哆睬紊究器居蚀戈破茬腿岔法英拦勉蚜失侣待邀剿爸酋慑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其货币需求方程为:
Md =KPY
式中,Md ——货币需求量;
P——物价水平;
Y——总收入;
PY——名义总收入;
K——PY与Md的比,即一年中人们愿意以
现金余额方式持有的货币量占商品交易量的比率。
二、剑桥方程式
缨札锋裙膏帕越赁私暖汲花蚤迟雄谬苦救向饿麓瞪料保奥雍就棱巷睬伞沦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三、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把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归结为三个方面: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
预防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
氛指闸翌弟爽柴扇抬撬偷肾哼声翔核斡刽澎场莽典霞声份俗窿饮豫坠亏迸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第9和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第9和10章 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