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档案工作第八期(总第308期)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稳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档案数字化是目前各级档案馆在“十二五”规划时期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馆藏档案数量大、案卷多的综合档案馆,因为数字化过程中人员、设备、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数字化进度缓慢,但数字化作为档案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安全、长期保存的一个重要手段,档案数字化工作又迫在眉睫。区档案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区档案馆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巧妙化解人员、设备、资金的矛盾,统筹规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惠及群众,优先对涉及民生档案数字化区档案馆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优先考虑涉及民生的档案数字化。自2008年开始,区档案馆首先对1971-1995年民政局、劳动局、人事局、土地局等涉及民生的一些档案进行了筛选,并筛选出3365卷,并将这些档案基本划分为调动、知青、招工、毕业生分配、退伍等数据库。经过整合,新增加农转非、干部介绍信、毕业生名册等6个数据库,录入条目12750条;其次,对人保局移交来的74卷知青档案,建立目录数据库,结合自身馆藏特点,在符合市档案馆的要求下,新建知青档案库12个。目前,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据库达到了89个,条目1587814条,馆藏档案、资料的案卷级条目和文件级条目数字化已经100%覆盖了全部馆藏。在建立数据库的同时,区档案馆开始对部分婚姻档案、馆藏所有土地证档案进行扫描,目前,全文扫描达到了88608页,并向社会提供机检服务。民生档案的数字化,进一步提高了档案查阅的服务效率,特别是部分婚姻、土地证档案实现了电子查阅,大大缩短了档案查阅时间,减少了群众排队等候的现象。二、小步快跑,加快对老旧破损档案数字化由于受设备和资金的限制,档案数字化成了制约区档案事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随时间的推移,馆藏历史久远的档案,已出现纸张老化、字迹退色模糊、破损以及个别装订不牢固现象,急待进行数字化处理。面对这些问题,区档案馆采取“小步快跑”积小成以成大成的措施,逐步解决档案数字化问题。自2009年开始,分期分批地将现馆藏革命历史档案、民国档案共计305卷进行数字化扫描。内容涉及1937-1949年房山县委、县政府、良乡县委、县政府档案。在数字化过程中,对305卷档案进行了重新排序、裱糊、整理,并重新录入了2020条文件级目录,共扫描案卷305卷,合计6883页。革命历史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既实现了异质备份,又在数字化过程中通过裱糊修复、启钉等手段对档案进行保护,减少直接对档案原件的利用,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档案。2010年,经过核对、整理,又对馆藏照片档案全部进行了扫描。在扫描过程中,针对老照片、色彩厚重的照片都进行了修补及颜色校正,馆藏173册,7899张照片全部实现了数字化。通过分期分批持续不断的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目前区档案馆已经实现馆藏照片、革命历史档案、民国档案、土地证的全部数字化,部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数字化,暂时解决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三、认真规划,努力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档案数字化资金是关键,区档案馆目前馆藏档案19万多卷,要想完成档案数字化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而申请财政资金是需要立项审批。由于在“十一五”规划时期,房山档案事业规划没有数字化项目,更没有列入政府规划,所以在财政资金申请过程
房山档案工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