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吉它教学中的独奏曲
民谣吉它教学中独奏曲的重要性
在民谣吉它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一开始对学吉它都饶有兴趣,但到达一定程度后却很容易失去兴趣而放弃。其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从教学方面究其根本,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教程的合理性问题。
大部分人所理解的民谣吉它,就是所谓的“边弹边唱”,很多初学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几乎都可为一段简单的单旋律配上和弦,在相应的节奏型基础上享受弹唱带来的乐趣了(在此称之为“初级阶段”)。歌曲的演唱不属吉它弹奏范畴,在此不进行探讨。单纯从民谣吉它伴奏来说,要想获得丰富的节奏与和声织体效果,为主旋律(歌唱)提供有力的支撑,还须在简单指法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在“初级阶段”之后,如果只是“记流水帐”式的找一些歌曲给学生弹,这样很容易使之失去兴趣,因为稍具色彩与技巧性的曲目大都有很强的技术难度,如:带有独奏性质的前奏或间奏、带有圆滑音技巧或较大难度换把的伴奏声部等(在此称之为“进阶阶段”)。对初学者来说,在“初级阶段”与“进阶阶段”之间有很大一片空白,节奏型在复杂化、高难度的换把、大小横按与S、H、P等技巧接踵而至,使之一时很难接受,这也是我们大部分师生称为“学习高原期”的原因。
如果在此时期,能结合相关音阶的弹奏学习并辅以大量简易独奏曲的训练,不仅能丰富教程,还能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手指技能与音乐素养,从而逐渐克服“学习高原期”面临的技术难题。在这方面,古典吉它专业的教材内有大量的独奏练习曲可供借鉴。我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共引用和编配了七首渐进练习曲和十一首简易指弹曲目,感觉效果良好。
另外,我们的耳旁也并不缺乏民谣吉它伴奏的精品,好的编配会使伴奏声部与主旋律声部交相辉印,如《文森特》、《泪洒天堂》、《我是如此爱你》等。当你进行伴奏声部训练时会发现,它本来就是一支很动听的独奏曲。这也就很好的诠释了作为民谣吉它学习者,都需要进行大量独奏曲训练的原因。
但民谣吉它的学习并不只是单纯的照谱弹奏歌曲或独奏曲目,其最大特点就是强调运用和声创作,这也是大部分音乐人都以吉它做为音乐创作工具的原因。所以,在对学生们进行大量独奏曲目训练的同时,还应结合和声、旋律、节奏此音乐三大要素,进行独奏曲编配的实践训练,这也是民谣吉它独奏曲的最大特色。
民谣吉它独奏曲的编配
本文并非在此阐述高深的编配技巧,仅针对简单的旋律进行编配,使初学者能作到“学以致用”即可,并可在此基础上练就更高层次的编配与创作技能。
——将一段旋律编配为独奏曲
《送别》是大部分初学者都会弹奏到的歌曲,现逐步介绍该曲的独奏编配过程。
该曲主旋律(谱例001):
步骤一:为该曲编配和弦 拿到一首乐曲的旋律谱,首先应为旋律编配相应的和弦进行,在编配和弦之前,你一定要预先听听这首曲子,最起码要了解曲子的速度和基本节奏型,甚至要了解该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等,如果你能听出和弦进行那就更好了。
《送别》为典型大调曲式,在和弦的编配上均传统采用正三和弦,该曲在卡尔卡西古典吉它教程中采用C调编配,在此以G调为例。(如谱例002)
中国吉它学会吉它专业考评委员会根据弹唱曲、独奏曲的不同表现方式,为民谣吉它划分了两个专业:民谣弹唱专业、民谣弹奏专业。民谣吉它弹奏(独奏曲)不同于古典吉它曲
民谣吉它教学中的独奏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