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就业环境及就业政策.ppt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就业环境及就业政策
主讲:武焱旻
一、就业环境因素
就业政策导向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主要依据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这是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最根本、最原则性的法规。其他的一些部门性、地方性的就业法规都是以它为基础的。
一、就业环境因素
当年的经济形势
经济发展形势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国家总体的经济形势影响当年人才的总体需求,而区域的经济形势不但影响当地的人才需求、人才环境,而且也引起人才的流向不平衡。
一、就业环境因素
就业率描述
一、就业环境因素
当年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就如同商品的“订单”,预示着就业环境的冷暖。
一、就业环境因素
当年毕业生情况
2005年陕西高校共有毕业生152312人,比去年增加27402人,增幅达22%,其中研究生11180人,本科生66978人,高职74154人。
二、就业环境的利用
抓住积极的环境因素
各种鼓励毕业生就业的最新政策。比如《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列出了众多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支持对大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有了这些政策支持,服务西部就可能更有成效。
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转变。近年来,用人单位在招聘用人时,已经逐渐走出“重学历”的误区,更加注重考核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这使每个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需求信息的公开、透明,促进了招聘用人的公平、公正,“任人唯亲”的现象在今天的人才市场已经十分少见。
二、就业环境的利用
改变消极的环境因素
对大学生而言,最消极的环境因素,莫过于就业形势十分紧张,所学专业无人问津了。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这可能是目前针对消极环境因素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就业环境的利用
人人都满意的“好工作”是有限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大城市、大单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怎么办?何况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大学生步入社会,首先需要生存,有生存才可能发展。其实,并不是只有大城市、好单位才能施展才华,小地方也能提供机遇。关键是看自己,如果没有真本领,即便到了一个“好单位”,也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
什么是“好工作”,下判断还为时过早。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来说,对好工作的理解,多半来源于长辈和社会舆论。一味追求自己并没有实践过的“好工作”,并希望“一步到位”,不一定有利于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终老的情况已成为过去。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不可能在一个单位完成,而职业生涯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地方,在大企业还是乡村,只要用心,只要留心,都能积累经验,增长见识,并为长远的职业发展生涯奠定基础。
2、1人人都满意的“好工作”是有限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大城市、大单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
三、当前我国的就业总体形势
1、城镇实际失业率居高不下已达警戒线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到2002年底,我失业率为4%。据中国科学院2002年度《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披露,我国城镇当前的实际失业率已达到7%。一些专家分析认为,%,失业率已到临界点,就业形势已经相当严峻。据国务院发表的《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统计,1998-2001年,我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有2550多万人。据国家经贸委估计,目前国有企业还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问题,在现有的国有企业中,还有1/3的隐性失业,轮岗或长期不分配工作的人员有1900万人。另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等有关部门估算,大约有2000万人隐性失业或就业不充分,从来自各个方面的数据分析,我国城镇失业人员事实上2002年底达到2500万左右,面对如此多的失业大军确应高度重视。

就业环境及就业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599724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