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教案
学情分析
本篇是一首清新自然、亲切温馨的散文诗,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了对母亲的依恋,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母子情。而七年级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可能更多地只在母爱中沐浴,却很少有回报,所以要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悟到母爱的无私,并且意识到该将自己对母亲的爱转化到行动上。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首散文诗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美妙新奇,激发想象力和创作潜能。
窗体顶端
教案设计
一:导入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让学生在朗读中女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花语是各国、各民族根据各种植物,尤其是花卉的特点、习性和传说典故,赋予的各种不同的人性化象征意义。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某种感情与愿望,花语虽无声,但无声胜有声,其中的涵义和情感表达甚于言语。如牡丹花的花语是宝贵、美丽、幸福;康乃馨的花语是祝福母亲,真情;雏菊的花语是天真、幼稚、幸福和纯洁的美(出示相关幻灯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金色花的花语是什么?
走进《金色花》。
二、走近作者
(出示幻灯)生共同朗读: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 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等。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这里的早期创作主要是指他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创作,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教师补充:20世纪初,是泰戈尔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
三、检查预习、字词积累
匿笑( ) 祷告( )
沐浴( ) 膝盖( )
罗摩衍那( )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四、美读诗歌
1、初读课文。学生分散阅读,圈点批注不懂的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要求:读清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标注出生字的读音,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提问: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
(明确: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由学生推荐三个同学来合作朗读全文,学生听读后点评。教师鼓励其他学生朗读自认为读得好的句子,然后再分角色朗读文中关于母子对话的最后两段(提示:可以想像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提问
金色花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