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静教育
——哈佛大学开放课的感想
摘要: 新课程理念正在植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外显于课堂。课堂日益呈现出热闹的景象。但是华丽的背后,却让人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课堂过分追求形式,变得肤浅与浮躁。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室里的寂静,说明学生正在深入思考,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所以在课堂追求活跃的同时,也要注意“安静”给学生们带来的意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安静课堂教学思考
本人很喜欢哈佛大学的公开课,最青睐的是塔尔博士主讲的“幸福课”。在哈佛学生中塔尔博士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学生们的爱戴与敬仰,被誉为“最受欢迎讲师”和“人生导师”。在听哈佛大学幸福课的第一课时,我就有很多有关教学的收益和感触,例如“主动笔记与被动笔记有两方面的不同,首先,这门课是关于如何改变的生活的,我不会仅为学术之美而教授课,虽然这一领域的确有许多学术之美,所以发现可以实际运用的,就写下来。第二个原因,你会记住更多,主动参与集中注意,更好地理解材料,而不是被动作笔记。”这在我们教学实践中很容易会被忽视的,但是最让我深思的是塔尔博士提出的“time-ins”(练习时间,即课堂上的安静时刻)。
塔尔博士所说的“练习时间”不是“休息时间”,类似休息时间,这段时间教师会停止课程,让学生进行内省,也就是课堂上的安静时刻,课堂会暂停一两分钟,学生思考一下之前讨论的内容,或者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随着我们国家新课改的日益深入,课堂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为了体现新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我们切不可注重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状态的进入,所以要给予学生一片自己的思维天空,给予学生安静的时间。
塔尔博士教育我们要学会“享受安静”。他介绍了麻省理工大学两位教授David Fostert和Matthew Wilson的研究,证明了“安静”的重要性。他们观察两组小白鼠,将它们反复放入迷宫中,然后在其入迷宫之前及出迷宫后扫描其大脑,研究其学习方式。结果证实:当某种经历正在进行时,比如说,当老鼠在迷宫中时,真正的学习阶段是当你尝试分辨什么才是重要的,应该保留什么舍弃什么。这些是发生在安静的自省之后。他们的实验表明:那些反复不停的被放入迷宫的白鼠学习速度远远不及那些进入一次迷宫,出来后休息一段时间享受安静之后再重复的白鼠快。同样适用于人类,重复可能形成一种基本的学忆及保留。当我们思考时,当我们重温时,更容易保留及记忆之前的经历。所以安静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美国教育家Parker Palmer在《教学的勇气》的一本书中说到:“语言并不是教学的唯一媒介;安静同样可以进行教育。安静让我们有机会反省我们所说所闻。在真正的教学中,安静能为学生进行内省提供可靠的环境,是一种最深层次的学习媒介。”有位教育家也曾说过:“教室里的寂静,说明学生正在深入思考,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知识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观察现象,分清矛盾的主次,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由生动的具体到科学的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维加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时
浅谈安静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