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婚姻家庭继承法复习.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简答题
1、简述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的关系?
答案:
包办婚姻是指第三者违反婚姻自由的原则,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违法行为。买卖婚姻;是指第三者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违法行为。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既有联系义有区别。其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愿,对婚事实行包办强迫。不同之处在于:买卖婚姻是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而包办婚姻则无此特征。由此可见,包办婚姻不—定都是买卖婚姻,而买卖婚姻则必定是包办婚姻。在认定婚姻的性质时,要注意区分包办和自主、包办者索取大量财物和当事人自愿赠与某些财物的界限,不应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做扩大的解释。
2、在认定和处理重婚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案:
(1)应对重婚作实质意义上的理解,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都是重婚行为的表现形式。
(2)应将婚姻关系和姘居关系加以区别,以免在判断是否重婚时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3)应将1950年婚姻法颁行前后的重婚加以区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此外,在处理具体
问题时还应适当考虑重婚的原因,分别情况,区别对待。
3、在理解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约定财产制是对我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即婚后所得共同制的必要补充。当事人可以约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部分归夫妻共同所有,部分归一方个人所有,也可以通过约定采用分别财产制或其他形式的财产制。约定制和法定制在夫妻财产关系中可以同时并用。
(2)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约定制,一般多用于对婚后财产的约定。对婚前一方所有的财产,也可以约定为归各自所有、双方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因此,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实际上还是以法定夫妻共同财产制为主、约定制为辅的财产制。
(3)约定必须自愿、合法,不得利用约定规避法律和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4)约定应以书面形式为原则。最好能经公证机关公证或有关单位证明。口头约定易生争议。但对双方都承认的口头约定,应承认其效力。
(5)夫妻对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即约定一旦生效,夫妻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撤销。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4、婚姻无效的依据及程序如何?
答案:
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第¨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1)重婚的。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再行结婚。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同时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偶,有配偶者违反一夫一妻原则而冉行结婚的,构成重婚,重婚属于无效婚姻。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因此,凡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的,都是无效婚姻。
(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禁止特定的疾病患者结婚,是保护当事人权益,防止疾病传播,提高人口素质,维护民族健康的需要。
4)未到法定婚龄的。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必须均已达到法定婚龄始得结婚,一方或双方未达法定婚龄即行结婚的,是无效婚姻,法律不予承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第8条规定:“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申请时,法定酌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可见,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结婚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但在发生婚姻效力的争议时,当事人双方均已达到了法定婚龄并已办理了结婚登记的,则不应对现存的婚姻作无效的认定。
5、如何确认离婚损害赔偿责任?
答案:
《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由此,构成离婚损害赔偿责任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1)存在妨害婚姻家庭关系的违法行为。一方有重婚或有与他人非法同居行为,或者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如果一方没有上述妨害婚姻家庭关系的违法行为,另一方则无权请求离婚损害赔偿。
(2)妨害婚姻家庭关系的违法行为导致了夫妻离婚。就离婚过错赔偿责任而言,必须有离婚这一结果要件,否则不构成离婚过错赔偿贡任。
(3)离婚造成了当事人的损害。即有损害事实发生。这种损害事实包括财产上或人身上的。如财产被侵占、毁损,人的名誉、尊严、荣誉等被侵害。还包括由于——方实施的妨害婚姻家庭的违法行为而给对方造成的巨大的心灵创伤和痛苦。
(4)违法行为入存在主观上的过错。即存在主观上的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不良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后果的发生;过失

婚姻家庭继承法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