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促进共同发展。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和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
国家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近代历史的悲惨命运,是中与发展的历史动因
追求和平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实施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政策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 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1)所谓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
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2)强权政治,是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牺牲他国利益的政策和行动。“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的攫取利润、追逐利益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动因,这是由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及侵略本性决定的。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者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明火执仗地进行赤裸裸地侵略。如美国策划并挑起的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等。
2)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政策时,手段越来越隐蔽,更多的是依仗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在国际事务中对别国施以政治高压,经济制裁和文化侵略等。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从力量对比看,它拥有其它各国无法比拟的综合国力,而且这一现实绝非短时期内所能改变。力量对比的绝对优势决定了美国确定建立由其“领导”的国际秩序,或者说称霸全球并且“霸权永续”。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它凭借超强的综合国力,尤其是金融优势、科技领先和军力超强,极力阻止出现任何可能对其“独一无二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同时加紧抢占全球化资源和战略要地,这既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战略回旋余地,又是为制约其他国家的发展壮大。美与发展的各与发展以及各国的主权、安全的主要威胁。十几年来,美国的这一战略没有改变,今后只要它还在力量对比上占有绝对优势也不可能改变。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只不过在不同时期它推行这一战略的策略手法和部署上的轻重缓急会有所调整而已。 中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新兴国家,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发展的,总会不遗余力地进行阻挠、干预、破坏。这是美国霸权主义的本性所决定的。美发展无法回避的。在维护我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前提下,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矛盾与分歧,争取两发展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
霸权主义的威胁
1983年出兵格林纳达
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
1991年、1998年、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
美国的侵略行径
美国称霸全球活动简表(20世纪90年代)
1990年
出兵海湾
1991年
实施“沙漠风暴”行动;
1992年
出兵索马里;
1993年
出兵马其顿,空袭伊拉克,发兵海地,出兵波黑;
1995年
增兵巴拿马,出兵波黑;
1996年
空袭伊拉克;
1997年
武力威胁伊拉克;
1998年
空袭苏丹和阿富汗,实施“沙漠之狐”行动,再次空袭伊拉克;
1999年
空袭科索沃长达78天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开始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北约这一侵略行径,开了当代与发展构成了严重挑战。北约在对南联盟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中,出动
,在南联盟10万
,击毁了包括学校、工厂、企业、桥梁、医院、电站、新闻机构等民用设施在内的许多目标。南联盟在这场战争中共有上千平民死亡,6000多人受伤。
北约打击南联盟
2003年3月20日5时,美国对伊拉克进行导弹袭击,随之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代号为“伊拉克自由”的伊拉克战争开始。至此,旨在和平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联合国武器核查工作被迫中断,联合国安理会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1441号决议被美国的导弹击“碎”,美国公然绕过联合国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了。
伊拉克战争
维护世界和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