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想北平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学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进一步了解古今天涯人孤独的乡愁。
,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思乡之情,热爱故土
2、体会作者的情感,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人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2、探究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古今天涯人孤独的乡愁。
3、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1、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
2、体会作者的情感,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人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学校:淳辉高级中学学科:语文授课教师:
(一)导入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其实,早在1986年,我国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就差点儿获此奖,只是因为当时诺贝尔奖没有授予已过世的人的先例,所以老舍与此奖失之交臂,由同是亚洲作家的川端康成获得。现在,请大家齐读老舍著作的片段,感受老舍的语言魅力。
(二)整体感悟
请大家快速浏览文本,划分段落,思考并小组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1、课文的标题是“想北平”,此处的“想”可否换成“写”、“说”、“评”等?说说理由。
明确:
不能。因为“想”带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写”、“说”、“评”只是客观的描述,最多只是惊叹、赞美。“想”字暗示作者不仅要描述北平,而且要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分享,强调对北平的想念。
2、文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表达了作者对北平无限的眷恋和发自内心的最深沉最真切的热爱之情。
(三)深入文本
第1~3段:
1、最直接表露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的段落是哪几段?
明确:
第2、3段。
2、大家是否发现,作者虽然不断说爱北平,但是又反复强调这种爱“说不出”,这是否矛盾?
明确:
不矛盾。因为“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是真是太少了”,而且“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每个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
1、做好笔记,积累知识点。
2、文章第一小节老是强调自己知道的北平太少,这与想北平有关系吗?
”,况且“我不是诗人”,难以将这份爱道出。
3、作者真的未将这份爱说出来吗?(他认为爱北平近乎什么?)这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好处是什么?齐读类比爱母亲的语句。
明确:
将对北平的爱类比对母亲的爱,化抽象为具象,更浅显形象地写出对北平的爱,也更加强了这份爱。
4、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甚至是这个单元的文章,在排版布局上与我们学习的其他文章
想北平供参考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