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建制沿革
隰县之名,始于隋。隋文帝杨坚开皇五年(585年),改西汾州总管府为隰州总管府,治所在长寿县(今隰县长寿村)。过了十三年后,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长寿县隰川县。这就是隰县历史上称“隰”的开始。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长寿县为隰川县。
隋炀帝杨广大业初(605-606),改隰州为龙泉郡。
隋隰州(龙泉郡)辖五县隰川、永和、楼山(今永和境内)、石楼、蒲县。全州二万五千八百三十户。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年),复为隰州。
唐武德年间隰州总管府领州六十一县:
隰州(辖隰川县)。
昌州(今蒲县境内、辖仵城、常安、昌原三县)。
中州(今大宁县境内,辖大义、白龙二县)。
东和州(今永和县境内,辖楼山县)。
西德州(今石楼县境内,辖长寿、临河二县)。
北温州(今交口县境内,辖新城、高唐二县)。
唐贞观元年州废,隰州辖六县:隰川、蒲县、大宁、永和、石楼、温泉。全州壹万八千四百五十五户,人口拾三万四千四百二十。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年),改隰州为大宁郡。
唐宗肃李亨乾元元年(758年),仍复为隰州。
宋辖地与唐基本相同,在宋神宗赵顼宁五年(1072年)至宋哲宗赵煦元右元年(1086年),废慈州(今吉县),改名吉乡县隶属隰州。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6)州三万八千二百八十四户,人口一十万八千四百三十九。
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六年(1128年)改称南隰州
金完颜亮天德三年(1151),去“南”复为隰州。
金辖县六:隰川、蒲县、大宁、永和、石楼、仵城。金宣宗完颜珣兴定五年(1221年)蒲县升为蒲州,辖大宁。全州二万五千四百四十五户。
元辖县五:隰川、大宁、永和、石楼、蒲县。至元三年(1266年),废温泉县改属隰川县。
明辖县三:大宁、永和、石楼。石楼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分出。
清辖县三:大宁、永和、蒲县。雍正二年(1724年)辖汾西,无蒲县。雍正九年(1731年)汾西还旧隶,蒲县复由吉州改属隰州。
隰州建制沿革,正如州志所言“一地耳,忽为县,忽为州,忽为郡,忽为总管府;或分或合,建制不常,此可以观世变矣。
隰 县 建 制 沿 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