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学论文
论文题目: 中等与差异
姓名 : 徐璐
学号: 110304007
专业名称: 11级市场营销
指导老师: 孙晓梅
论文摘要
女性学的核心概念“社会性别”为认识我等与教育问题提供了认识角度与方法。本文从国内外视角,多种对比,主要对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描述,从地域、教育的开始、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对出现的不平等和差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反思和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女性高等教育;平等;差异
引言—研究背景
在我国,从1905年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的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女性高等教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国女性高等教育从近代起步,经过缓慢发展到目前的飞速扩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然而,女性高等教育越是发展迅速,暴露的问题也就越多其中,女性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差异问题犹为突出。
1999年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迅速加大,随着女性已将近占高等教育半边天的现状,女性高等教育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从各门学科、各个角度对女性高等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寻求解决办法。
引言—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全球范围内的绝大多数行业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日渐提高,未来社会,将不是某些高科技领域和某些高层职位需要较高学历的人才,而是所有行业都将趋向于寻求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作人员。如果说高等教育对女性地位的提高的促进作用过去是通过一些上层或精英女性象征性地实现的话,那么这一促进作用在未来将具有无限广泛的普遍含义。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如何根据女性自身的特点,对女性实行相对于男性来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教育,对女性立足于现代社会,实现男女真正平等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女性高等教育平等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因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所灌输的是“男尊女卑”的意识,提倡的是“三从四德”(“三从”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女容、妇功)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除宫廷和贵族家塾外,女子不能像男子一样入学读书。鸦片战争(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获得在中国传教、办学的权力。最早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学校,可考察的是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会1844年在浙江宁波设立的阿尔特塞女子学校(Aldersay Grile Sch001)。教学生识字、教义、算术和一些生活知识,相当于小学程度。
古代
女性高等教育平等的发展及现状
最早创办的女子高等学校,也是教会设立的华北协和女子大学(1905年)(后改为燕京大学)和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08年)。从创办女子小学到创办女子大学,这个过程长达60年之久。至于政府举办的女子大学还更晚,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于1919年升格为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是第一所。在这期间,西方文化逐渐传人中国,主张学习西方,举办新式学堂的洋务派和维新派中的进步人士,都认为有必要给女性以一定的教育机会。维新派的经元善于1898年在上海创办经正大学,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女子学校。接着,革命派的蔡元培创办爱国女校(1902年)、吴怀疚创办务本女学(1902年)。这两所女子学校在全国影响很大,各地纷纷响应,到1907年,全国私立女子学校竟达428所。
原华北协和女子大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1920年,北京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相约进一步公开招收女大学生,打破“男女有别”的性别界限。
到新中国建立前,女大学生最多时达两万多名,%。
现国内非职业教育性质的女子本科院校,有中华女子学院,及其在山东分院,沈阳师范大学女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等。
金陵女子大学
女性学论文(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