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情感干涸的补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94-01
一、学生情感干涸的现状:学生已陷入了编造和游戏作文的误区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如今的不少学生在应试作文中迷失了自我,写作文只是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或无病呻吟,或熟练地抄袭拼凑、剪辑组合,“我”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在作文中被无情地抹杀了。究其原因:学生方面:不会感动,使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不会感悟,使作文少了真知灼见。老师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左右,急功近利,注重于向学生灌输写作技巧、写作方法,而没有深入学生的世界,没能理解学生的情感;课堂模式呆板、陈旧,不能调动起学生的激情;语文老师迫于“学生成绩”的压力,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名著名篇的阅读指导;作文讲评形式单一,不能紧紧抓住学生。
二、出路与展望:学会体验生活,尽情抒发真情实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丰富的认知与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这就要求作文不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抒情议论,首先必须将自己“摆进去”不仅要仿佛“看到”、“听到”、“触到”、“嗅到”或“尝到”所描之物、所写之人、所绘之状,还要达到“神与物游”“人与文合”之艺术境界,将自己的情感与由观察所得的感觉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达到“人文合一
”之境地。“夫缀文着,情动而辞发”(刘勰《文心雕龙》)。家事、国事、天下事,俯拾皆是,件件可叙;亲朋、邻居、老师,随处可见,人人可写。生活丰富多彩,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欢离合,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作文就能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三、补救措施
(一)以文激情,以情感人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非常重要。初中语文课文中往往涉及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爱国感情、民族感情等。作者在文章中,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因而,引导学生与作者情感的沟通,对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发现美、捕捉美的能力极为重要。如何使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感情呢?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再深入文章字里行间体味深情。接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其内容一般也是生活经验。内容平凡反而容易为学生忽视,而对其中情感理解透彻,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为透过平凡而体味深情,首先,使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体验生活;其次,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爱心、识美丑、讲奉献,重要的是学生一旦被激发出情感,作文也不再是“无米之炊”,而是言之有物了。
,需要创设生活情境,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感情体验。
如被誉为杜甫七绝压卷之作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中感情难以尽述,这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很大差距。调动学生的想象就是拉近与作者感情距离的有效方法,于是,我让学生随着自己的想象到千年以前的唐朝去体验那个由极盛而跌至“万方多难”的时代,去代替年老多病的杜甫在草长莺飞的江南花落之时,会一会年轻时曾在歌舞升平的京
城红极一时而如今流落异乡卖唱乞讨的音乐家李龟年,学生定能领会到作者那种“欲说还休”的深沉叹息之意,如果学生体会到这种感情,那么,很多诗篇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个人情感也就很容易理解。
、历史使命感的文章,我们要注意其文与社会
学生作文情感干涸的补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