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探索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23-01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低年级尤为重要。学生如果到了高年级时书写错别字多,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学过的字掌握不牢固,对学过的字一知半解。在低年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死记硬背字的形和义,而不究其字理,久而久之,这种方法严重制约了识字教学的质量。为了培养学生对识字课的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根据汉字构型理据开展识字教学势在必行。“字理识字”是通过对汉字造字方法的分析,把握汉字字形与义、音的关系,达到识字的目的。教学中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儿童识字的能力,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图文演示
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将其作为教学突破口,积极培养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主动获取知识。为此,可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图文演示,就是按照图形――古体汉字――楷体汉字的顺序,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由具体的图画一步一步过渡到抽象的汉字。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课《蘑菇该奖给谁》,指导学生学习
“乌”字时,先出示一张乌鸦的图片。
师:图上画着一只什么动物?
生:图上画着一只乌鸦。
师:乌鸦的外表有什么突出特征?
生:乌鸦全身的羽毛都是黑色的。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笔者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思考问题。接着出示生字卡片“乌”,全班齐读。
师:“乌”字与前面学过的哪个字字形相近?
生:鸟。
师:“乌”与“鸟”两字最大区别是什么?
生:“鸟”字比“乌”字多一点。
这时,由于提及的问题比较浅显,学生思考后都能答得出来,教师给予鼓励,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正当学生兴致盎然的时候,教师话锋一转,提出疑难问题。
师:“鸟”字的一点前面我们讲过,表示鸟的眼睛,乌鸦也属鸟类,为什么“乌”字少了一点呢?是不是乌鸦没有眼睛呀?
然后,请学生观看幻灯演示,出示“乌”字的象形,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省去表示眼睛的一点,表示乌鸦全身的羽毛和眼珠是黑色的,乍一看去,很难发现它的眼珠,因此“乌”比“鸟”少一点,并非乌鸦没有眼睛。这样学生既学了“乌”字,又复习巩固了“鸟”字,并形义结合地区分了“鸟”与“乌”这两个容易混淆的形近字。
二、动作演示
字理识字教学,除了借助教具演示、电化教学等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动作演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字体表象,恰到好处地进行简单的动作演示,并让学生模仿,低年级学生本身活泼好动,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兴趣倍增,不须老师多作讲解,就很容易理解与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例如,在教学“看”字时,笔者用手搭在额前,微微抬头向远处看,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笔者身上。
师:这是什么?
生:手!
师:手的下面是什么?
生:眼睛!
师:老师用手搭在眼睛上干什么?
生:向远处看。
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看”字,指名学生上讲台表演,学生们亲自做一做动作。又比如在教“人”字时,分开双腿站在讲台前,请学生根据老师的体型、动作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学生观察后马上能猜出是“人”字。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