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一、池塘的几种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理想的水色,池水浮
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隐藻为主,各种生物的组成比较平衡,而且生长旺盛,繁
殖迅速,所以天然饵料的质量与数量都好,另一方面,由于溶氧高,生物的代谢
废物少。
这是养殖生产中第二种理想水色, 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为主, 绿藻次之。
形成优势种时,水体 pH 值适宜,氨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或无,浮游动物只
有少量的枝角类、无节幼体、纤毛虫和轮虫,水质清爽,池角不产生浮膜。
这是养殖生产中的第三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绿藻、裸藻为主,
水体透明度适宜,水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均正常,水质清爽,池面没有浮膜。
这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 池水浮游植物中大量的多细胞蓝藻繁
殖形成绝对优势种, 而且密度较大, 水质浑浊水体透明度较低, 池塘下风处水表
层常聚集有大量的同样颜色的悬浮泡沫。这种水对生产不利。
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 池水浓淡分布不匀, 成团成缕。 水
中以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浮游动物为主, 浮游植物量很少, 溶氧量很低, 水体一般
较瘦,严重时水面颜色泛红,水体 pH 值偏低,亚硝酸盐偏高。这种水色对生产
极为不利。
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 这种水色在温暖季节出现表明水质
已恶化,大量的浮游生物刚刚死掉。
二、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
(1).适当施肥:
根据池塘的状况掌握施肥量:其一是池水的溶氧量。对于几种鲤科养殖鱼类,
要求在温暖季节溶氧量每天的最低值 ( 清晨、日出前 ) 大致为 3 毫克 /升,生产中习
惯用的掌握法是在生长旺季保持鲢鱼和鳙鱼 3-5 天轻浮头一次 (以清晨 4 点钟前
下
后浮头,日出后很快 ’ 去为适宜 )。其二是浮游植物的数量。生产中一般多沿用
较简便的方法, 即根据透明度和水色加以判断。 鲤科鱼类养殖在温暖季节要适度
肥水,正常透明度应在 25-30 厘米,水色应为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透明度
过大、水色过淡要加大施肥量, 反之透明度过小、 水色过浓就要减少或停止施肥。
基肥的用量一般为有机月巴 250-400 千克 /亩,在专门为调节水质而施肥时,
应以化学肥料为主, 磷肥、 氮肥是绝大部分水域中经常不足的营养成份, 一般每
亩施磷肥、氮肥各为 - 千克。追肥施用的时间在晴天下午 2-4 时较适宜,
一般 10-15 天施一次,天气闷热和阴雨连绵、鱼吃食不旺和暴发鱼病时,要少施
肥或不施肥。 施肥要尽量 “少量多次 ”并要坚持巡塘制度, 以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施肥量。
钙肥有杀菌、消毒、净化水质、调节 pH 值等多种功效,在 6、7、8、9 月份
定期全池均匀泼洒,时间一般为每隔 20 天每亩用 10-15 千克泼洒一次。
(2).加注新水:
这是调节水质的最有效、 最主要的措施,在 6-9 月份生长旺季,一般鱼池每 7-10
天就要加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也要每 10-15 天加一次,每次加水 20-30 厘米。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池水肥度, 鱼群浮头情况和池塘渗漏情况而灵活掌握。
池塘养鱼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