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勤写有效性批注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许多中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文章流于形式,阅读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没有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阅读质量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呢?预习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而有效的随文批注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专注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克服“学而不思”,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健全心智,而且能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质量。
一、怎样写批注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同样,做批注也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我告诉学生:做批注很简单,就是用不同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在字里行间、课本的天头地脚、书眉侧页上做记号、注解释、写感想。开始时学生写的批注流于肤浅,我不急于求成,例如学习《草原》一课,一学生在第一段旁边写道:“这篇课文真美呀!”我启发鼓励他:“你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想一想,美在哪里呢?”提醒大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这样日积月累,大家感觉做批注并不难,纷纷跃跃欲试,做批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从最初的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到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从立意到布局谋篇,阅读的深度更进了一层。
我这告诫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好批注,就得多看外书,博览群书后才可以旁征博引、下笔千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不人云亦云,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批注些什么
1、词语处“批注”――让词语形象起来。前阵子,我与学生一起学习《燕子专列》,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课中的重点词语“纷纷”一词时,我借机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发挥想象、联系生活进行补白,即:你们有没有见过人们纷纷做一件事的情景?在纷纷寻找燕子的居民中,你们看到了谁?这样,学生在笔尖流露的饱含真情的批注,使词语的形象丰富起来了。此举,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感,又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走进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标点处“批注”――让语言润泽起来。《花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许多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各种不同的花,描写得生动具体,语言优美。这一段结束的标点是省略号。教师可以在这一标点处,引导学生用批注进行“补白”,即:将课前收集的“各种不同时间开的不同的花”资料进行整理,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模仿着写几句。学生在写批注的过程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优美的语言和独具匠心的语言表现形式,并在第一时间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潜移默化中很好的指导了学生写作,使语言润泽起来。
3、句中“批注”――让感悟深刻起来。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在让学生充分感悟了“中华不振”四字的含义后,老师借机穿插了小练笔:从租界回来后的周恩来,他在想些什么?这一文本的补白批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畅谈的欲望,学生大有不吐不快的激动感,之后的交流争先恐后、妙语连珠。
还有许多课文表达的情感含蓄、内敛,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沿着文本情感发展的方向或作者写作的意图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
三、何时写批注
1、课前自由批注。课前批注是预习课文的另一种更宽泛更深入的自学形式。也是批注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
引导学生勤写有效性批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