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不容忽视
[摘要]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纵观中学语文教学,诗歌教学却令人担忧。我们着重谈一谈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问题。要抓住诗歌主情性的特点,在诗歌教学过程贯穿情感教育,陶冶其性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抓住诗歌富于想象的特点,在诗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抓住诗歌语言凝练、概括,表现力强的特点,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理解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诗歌;语文教学;朗诵;语言鉴赏
【中图分类号】
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我们祖国灿烂文化的一枝奇葩,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殿堂,去感受,去领悟情歌独有的艺术魅力。
纵观中学语文教学,诗歌教学却令人担忧。中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几十首诗(现代、古代)。中学阶段,诗歌的具体要求:在朗读、背诵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学习诗歌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具备初步鉴赏能力。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朗读、背诵上。其他一带而过。现代诗境遇要好些,教师还能分析分析思想意义,表现方式,写作特色等。古诗境遇就差一点。教师串讲串讲大意,领学生背背了事。诗歌教学如此进行,怎能不叫人忧心?长此下去,诗歌教学恐怕要退出语文教学舞台了。更不用说传扬诗歌艺术魅力了。
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教师追求功利性目的,忽视"非考点"教学。诗歌的考察方式以背诵、默写为主。教师理所当然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行事了。
其二,我们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歌自身特点决定了诗歌教学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1995年颁布的新语文教学大纲特别提到"读、写、听、说"四项语文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还提到"发展学生智力(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想象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诗歌最大特点即主情性,"没有感情就没有诗"。诗歌的另一个特点是富于想象力,"缺乏想象力的诗歌是苍白的"。语言凝炼、优美是诗的又一大特点,"诗的语言艺术是最高的艺术表现形式。"诗歌的这些主要特点集中于情感、想象、语言方面,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符合。诗歌在培养语文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认识诗歌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改变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利用这些优秀的诗篇发挥诗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真正体现诗歌教学独有的特色,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各项能力,让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
下面我们着重谈一谈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问题。
一、抓住诗歌主情性的特点,在诗歌教学过程贯穿情感教育,陶冶其性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诗是情感直接作用于外物的产物。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人对客观事物强烈的情感体验,尽情泄于诗歌之中。以真挚炽热的激情,震撼读者,感染读者。使读者久久不能释怀。诗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记录。国家的荣辱兴衰,人民的艰辛疾苦,山川景物的美丽壮阔,个人的得失忧患,都是诗歌创作的素材,是激发诗人丰厚情感的动力。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
诗歌教学,不容忽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