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原”蓝图
太原城展露新颜
轰轰烈烈的道路改造工程,点燃了太原人的激情,成了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而太原的改造不只在修路上,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改造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呈现给人们一个崭新的太原。
河西蜕变
自古以来,汾河将太原隔成两半,两岸的发展也就走上不同的路,河东的发展速度要远远领先于河西。一条河,阻隔了一个区域的发展,一条河,竟然成了城乡的分界线。
然而如今,在风景秀丽、微波荡漾的汾河西岸,一座座宜居楼盘正在依山傍水而起。汾河西岸也正在整合资源,利用其地理优势吸引开发商投资。
长风文化商务区崛起
走进长风文化商务区,极目远眺,汾河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太原美术馆、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大剧院、太原博物馆、山西科技馆五大建筑,不仅是一处景观平台,更是一处巨大的公共文化空间。五大建筑匠心独具的造型中既有国际化的设计理念,又融入了山西建筑风格的地域特色。
兴建长风文化商务区,是太原市拓展城市空间、展示城市形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举措。
从北营到南站太原新高铁时代
2013年8月20日,太原火车南站正式开通。而有着80年历史的北营火车站也“光荣退休”。北营火车站始建于1933年,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中段,处在石太、太焦、南同蒲线的咽喉地段,距离太原火车站9公里,主要承担着石太线的客运业务及大量的货运任务。虽然占地仅有30平方米,但售票处、候车厅应有尽有,给附近居民和周边学校学生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未来的太原南站,运营模式将是密集发车的公交化运营模式。太原到北京,发车间隔可能仅仅15分钟。与现在的太原火车站相比,太原南站不仅仅是面积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与太原火车站的绿皮慢车相比,太原南站将开启山西高铁时代,高效、快捷、舒适成为这里的主题。
公共自行车太原的“环保”风景线
自2012年9月起进入太原市民视线的公共自行车,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如今,它和公交车、出租车一样,成为了太原市交通运输的重要一环。根据太原市公共自行车公司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9月8日,太原市共开通公共自行车服务点1064个,。而且据其他媒体的报道,在2013年4月,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的办卡人数已经达到30万人,并以每天1000人的速度增长。
橙绿相间的公交自行车已经成为太原一景,每天早晚高峰的车流中,它们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平均每203个人左右才能拥有一辆公共自行车。在这种情况下,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非常高,每辆车日均周转约13次,;单日一辆车最高周转了40多次。除此之外,公交自行车的损坏率也较高,据太原市公交自行车公司办公室主任李艳芳透露,公交自行车每天的损坏率约在3%左右,除自然损耗外,操作不规范及人为破坏占主要因素。
根据太原市规划局规定,太原市公交自行车公司最终将在全市建设服务点约1200多个,自行车约4万辆。而新建成的大学城因为在太原之外,按照太原市城乡规划局的规划意见,公共自行车建设范围只在太原市建成区内,区域以外暂未做规划。
太原城市交通的嬗变
2013年的龙城太原,一场城市嬗变大剧拉开序幕。
根据太原市政府2013年3月2日发布的《关于中环道路及府东府西街改造工
“大太原”蓝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