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
天津市大港区海滨教育中心吕海芹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首世人都熟悉的歌曲是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道出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道路上的艰辛和磨难,同时也歌颂了师徒四人不畏艰辛和磨难的勇气和精神。如果把它拿来形容时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再贴切不过了。而历史学科的改革又是所有课程改革中改动最大的学科。怎么办?是在牢骚和不满中大声疾呼--路在何方?还是披荆斩棘,脚踏实地开辟出一条前人们没有走过的课改之路。我想,既然我们没的选择,我们必须行走在课程改革之中,我们就要勇敢的去面对,我相信,机遇和挑战同在,路就在你我的脚下。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尽快进入课改的角色(洗脑)
先进的历史教育理念是指导历史教育的灯塔,是一位历史教师不断开拓创新、走向成功,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必备素质。要想明明白白的上课,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课改的基本理念。根据我对新课改的理解,我认为新课改的理念主要包括:(1)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历史学科而言,就是学史的目的是什么?用刘知几的话说就是“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史通》)。由此可知学习历史可以陶冶性情、知理明道、增益智慧,进而积极参与创造美好的现实与未来。(2)课改后的历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健康地成长。通俗地说就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3)课改后历史教师的角色。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新课程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那么,究竟何者才是真正的“主导”呢?说来并不复杂,不是教师,也不是别的什么,恰恰是课程目标——教学所应达到的目的。(4)何谓历史人才。传统的历史教学给自己定位太高,总希望自己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成为像司马迁、班固之类的史学大家或是成为博古通今的资料库。不是成为史学大家不好,而是我们要正视现实,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高中历史的教学目的,高中历史教学只承担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责任,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现实问题,不至于不知道拿破仑、秦始皇等为何许人物?能够用历史的方法和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了。
二、不断学习,迅速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充电)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历史教师要想在这场改革中成为胜者,就必须不断的学。
1、提升自己的历史专业素质。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可以说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科学技术等方方面面,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具体包括:高中历史教科书所要求的历史知识;中国通史、断代史和世界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和专题史;历史学界最新研究的成果和史学动态;中国史学史和世界史学史等等。
2、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
历史教师除了具备历史专业素养之外,还要了解一些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如,文学、哲学、地理、艺术等非历史学科的知识。不如此,就不能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新的课程理念
路在脚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