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教学要求]
一、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二、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学生收集资料交流。
重点: 曹操何许人?什么情况下写《观沧海》?
教师补充: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这是汉末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大军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写的。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郡(现安徽省亳(bó)县)人,东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在打击豪强和统一中国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官至丞相,大将军,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他善诗歌,今存诗二十余首。他的诗,有的是写汉末战乱和人民的苦难的,有的是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雄心壮志的。他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充满积极进取精神,像《步出夏门行》和《蒿里行》。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朗读诗歌,交流朗读语音语调处理的理由。
目的:理解诗歌内涵、情感。
诗的开头两句,点了题,交代了观看的地点、方位和对象。登、登临。以,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一说为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今已沉入海里。曹操于公元207年7月征乌桓时途中经过此山。“观”字统领全篇,以下都是写登山观海所见。语速稳重,有大将风范。重音朗读一个“观”字,明晰交代“沧海”二字。
三四句写大海海面水波动荡,山岛高高耸立海中。澹(dàn)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sǒng)峙,耸立。五六句写山岛草木丛生、丰茂,一片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景象。七八句写海面的景象:萧瑟的秋风,使大海涌起波涛。
以澎湃浩荡欣喜之情朗读之。
“日月”这两句,写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汉”这两句是写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之行”“灿烂”“其中”“其里”之词重音强调,豪迈之气喷薄而出。
最后两句是每章都有,是配乐时加上去的,在格式上与正文无关,但
《观沧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