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八章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保证.ppt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4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八章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保证
第一节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一、意义
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
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
保证数据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二、内容
包括三个部分:①制订计划;②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③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采样、样品预处理、储存、运输、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
无人值守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最低限度的质量保证工作:
16点要求,核心部分是监测仪器的校准、标准和修正。
系统执行质量保证计划的最终目的:
⒈提供满足监测目的且合乎质量要求的数据。
⒉将由于仪器故障及各种干扰影响导致数据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⒊确保系统提供的数据有效、准确、可靠且具有可比性。
即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五性”: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
第二节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达
一、基本概念
㈠误差和偏差
⒈真值(X):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值或实际值称为真值。
真值包括:
⑴理论真值
⑵约定真值:由国际单位制所定义的值
⑶标准器(标准物质)的相对真值:高一级标准器的误差为低一级标准器或普通仪器误差的1/5(1/3-1/20)时,可认为前者是后者的相对真值。
⒉误差及其分类
定义:由于被测量的数据形式通常不能以有限数表示,同时由于认识能力不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使测量值与真值不一致,这种矛盾在数值上表现为误差。
分类:
⑴按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
①系统误差(可测误差、恒定误差或偏倚(bias) ):
指测量的总体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
由测量过程中某些恒定因素造成的,一定条件下有重现性,不因增加测量次数而减少。
②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不可测误差):
由测量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遵从正态分布规律。
③过失误差(粗差):
由测量过程中犯下的错误造成,明显歪曲测量结果,必须及时改正。
(2)按误差的表示方法:
①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有正负之分。
②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
3、偏差: 个别测量值与多次测量均值的偏离叫偏差。
1)绝对偏差:测定值与均值之差。
2)相对偏差:绝对偏差与均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之和的平均值。
4)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5)极差(R ):一组测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表示误差的范围。

第八章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保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09-05